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传来喜讯:该团队经过两年不懈努力,成功完成新型太阳翼及其驱动机构的设计与研制工作。目前,这项创新成果已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我国多型卫星提供了超过百套高性能太阳翼结构与机构产品。
作为卫星的"能量心脏",太阳翼的设计堪称航天工程中的精妙之作。其表面密布的高效能太阳能电池阵列,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卫星运行所需的电能。科研人员介绍,这种特殊设计的电池板不仅具备优异的能量转换效率,还能在极端空间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工作。
在卫星发射阶段,太阳翼会采用折叠收纳的紧凑形态,待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驱动机构会精准控制其展开动作。整个展开过程如同太空中的"蝶变",原本蜷缩的翼板会平稳舒展成预定形状。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卫星服役期间,太阳翼还能通过智能驱动系统持续调整角度,确保始终以最佳姿态接收太阳辐射。
这项技术突破对提升我国航天器在轨续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优化后的太阳翼系统可使卫星能源供给效率提升约15%,特别是在执行深空探测等长时间任务时,稳定的能源供应将成为保障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该系列太阳翼产品已通过多项严苛的空间环境模拟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