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沪疆青少年交流活动近日在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75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的中学生走进校园,参与以“AI助研,闵泽同行”为主题的“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职业教育魅力,共筑民族团结情怀。
活动由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泽普县教育局与闵职院联合策划,将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场景。闵职院副院长隋明介绍,课程设计聚焦“AI+职教+非遗”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和文化体验,帮助新疆学子在真实技术场景中提升科技素养,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双脑时代:当人类智慧遇见机器智能”专题讲座中,人工智能课程负责人金晓磊以“AI四象限框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协同逻辑。她强调:“掌握提问技巧、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培养协作思维,是新时代青少年适应智能社会的关键素养。”现场互动频繁,学生们踊跃提问,展现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
实践环节分为两组同步展开。一组学生参与“AI+教育机器人编程与调试”项目,依托闵职院与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课程,系统学习机器人架构、PID算法及多传感器开发知识。通过实操训练,学生们逐步掌握技术要领,在工程思维与算法创新的融合中,培育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另一组学生则投身“AI+非遗盘扣设计制作”体验活动。课程详细拆解了盘扣制作从面料上浆到装裱的13道工序,并引导学生运用AI技术对传统纹样、结构形态进行数字化分析。在挖掘美学规律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学生们尝试设计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盘扣新样式,实现科技赋能与非遗传承的有机融合。
活动当天,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教育事业组组长、泽普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伟峰与闵职院副院长隋明共同为闵泽“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闵职院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非遗传承等领域的教学资源,构建“线上万里同研+线下沉浸体验”的长效协同育人模式,推动两地教育协作从短期交流迈向机制化、平台化发展。
泽普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是闵泽教育协作的深化实践。未来将进一步引入闵行优质职教资源,支持本地开展人工智能启蒙与科技素养教育,推动教育援疆从“短期互动”转向“长期赋能”,为新疆青少年成长注入新动力。
返程前,泽普学生们纷纷留下感言:“我要把AI课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学校,教给更多同学”“闵行的老师说我们是‘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才最温暖”……这些朴素的话语,成为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沪疆两地正以教育为纽带,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携手书写东西部协同育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