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近日宣布,其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已正式开启商用交付。这款以工业标准打造的机器人重达185公斤,全身配备26个主动自由度,其中单臂拥有7个自由度,腰腿部具备5个自由度,能够模拟人类弯腰、转腰及侧向摆动等动作。通过搭载高性能运动关节、高精度力矩传感器和先进空间感知系统,精灵G2实现了多模态语音交互能力,可适配工业生产、物流运输、场馆导览等多种场景。
据企业披露,精灵G2尚未正式上市便已收获龙旗科技、均胜集团两家企业数亿元订单,首批20台商用机器人已交付均胜电子,并将率先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产线。均胜电子方面透露,其制造场景中适配该型号的应用工位已达千个,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场景存在更大部署空间。与此同时,均普智能宣布将建设年产能超3000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为精灵G2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产能保障。
在续航能力方面,精灵G2采用双电池热插拔设计,支持自主返回充电站补能,可满足24小时连续作业需求。针对成本效益问题,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指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企业为单个工人支付的薪资、福利及社保等年均支出超过30万元,而规模化生产的机器人服役两年后,综合成本可与三班倒人力持平甚至更低。若在人力成本数倍于国内的海外市场,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将更为显著。
姚卯青特别强调,相较于翻跟头等展示性动作,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作业能力。他表示,翻跟头等高难度动作虽能体现技术突破,但实际应用频率低且对设备损耗大,行业应更关注提升生产力价值的解决方案。当前通用智能机器人发展仍面临算力提升、模型优化等软硬件瓶颈,需通过持续技术迭代实现从专用到通用的跨越。
在产品规划层面,智元机器人已形成全尺寸远征系列、半尺寸灵犀系列及轮式作业精灵系列三大产品线,覆盖讲解接待、物流分拣、教育科研等十余个应用场景。其中精灵系列聚焦工业量产,姚卯青透露2025年该系列销量占比将超过50%。企业创始人邓泰华此前表示,公司现金流可支撑三年无收入运营,未来三年计划投入数十亿元孵化50余个产业生态项目。
针对供应链挑战,姚卯青坦言2024年数千台交付量较上年增长显著,零部件保供仍是首要难题。在工业场景布局方面,他指出制造业存在巨大用工缺口与人员稳定性问题,为机器人部署提供了广阔空间。除消费电子领域外,企业正在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产线开展试点,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一季度完成部署。
全球化战略方面,智元机器人已启动全球经销网络建设,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开展联合研发、生产及销售,加速海外市场渗透。目前企业已收到大量海外订单,姚卯青表示希望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能达到30%以上。在技术路径上,企业当前重点在于推动机器人进入真实作业场景获取高质量数据,工业场景因其任务明确、环境可控的特性,成为技术验证与迭代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