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李飞飞团队RTFM模型:一块H100开启实时持久交互3D世界新可能

   时间:2025-10-17 10:09:1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李飞飞教授在社交平台转发实验室最新成果时,这篇名为《RTFM:实时框架模型》的研究瞬间引发科技圈热议。与传统技术发布不同,这项突破性成果并未聚焦模型参数扩张或精度提升,而是以颠覆性思维重新定义了虚拟世界的构建逻辑。

实验团队通过具体计算揭示了传统路径的困境:要实现4K分辨率、60帧/秒的实时交互世界,所需算力相当于AI每秒完成整部《哈利波特》的文本处理。若追求场景持久性——即用户一小时后返回时所有物体保持原位,系统需处理的记忆数据将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技术门槛曾让虚拟世界开发沦为科技巨头的专属游戏。

RTFM模型给出的解决方案充满智慧:在单张H100显卡上实现所有功能。这种设计理念深受Sutton"苦涩的教训"启发:与其被硬件性能束缚,不如优化方法的经济性。研究团队认为,随着计算成本持续下降,具备优雅扩展性的简单方法将主导AI发展,虚拟世界构建同样能从中获益。

突破性创新体现在渲染机制的革新。传统3D渲染如同严谨的物理学家,需要精确追踪每条光线路径。而RTFM采用"学习型渲染器",通过海量视频数据训练,掌握了光影、材质与空间关系的统计规律。当输入单张图片要求生成新视角时,系统并非进行物理计算,而是基于记忆中的海量场景进行创作:这个角度的厨房,光线应如此反射,阴影当落在此处。

这种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感知问题的思路,使模型能高效处理复杂光影。水面波纹、玻璃反光等传统渲染的算力黑洞,在RTFM中变为基于数据经验的快速推导。实验显示,其渲染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数十倍,而视觉效果毫不逊色。

在场景持久性方面,研究团队创造了"上下文腾挪"机制。传统模型随探索范围扩大,记忆负担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系统卡顿。RTFM则为每帧画面添加空间坐标,使系统能像人类一样具备空间感知能力。当需要渲染新画面时,AI仅调用附近区域的记忆数据,而非全量记忆库。这种设计如同在书房找书时只搜索书架,而非翻遍整个住宅。

这项技术突破使虚拟世界首次实现"无限扩展"与"零遗忘"的平衡。用户可自由探索任意距离的场景,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运行。实验数据显示,在同等硬件条件下,RTFM支持的虚拟世界面积较传统方法扩大3个数量级,而帧率稳定在60帧以上。

完整技术报告已在World Labs官网发布,详细阐述了学习型渲染器的训练方法、空间坐标编码算法以及上下文选择机制的实现细节。这项成果不仅为实时虚拟世界开发开辟新路径,更证明了通过方法创新突破硬件限制的可能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