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天眼捕捉恒星“呼吸”韵律,似宇宙跨越光年送来的温暖私语

   时间:2025-10-17 20:33:4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凌晨三点的天眼观测中心,监控屏前突然泛起异样的波动。值守的研究员小陈盯着跳动的波形图,手指悬在报警按钮上迟迟未动——这组周期性变化的信号既非已知的脉冲星特征,也与星际物质干扰的典型模式不符。

"像不像在打鼾?"数据校准工程师张工端着咖啡凑过来,杯底在控制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这个比喻让在场人员都愣住了,直到有人调出实时频谱分析图,发现信号强度的起伏曲线竟与人类呼吸的节律惊人相似。

六年前设备调试时的插曲突然被提起。当时反射面单元0.1度的角度偏差,曾导致整个观测周期的数据出现系统性误差。机械调控组的李工蹲在40米高的观测平台上,边拧螺丝边打趣:"要是星星真会呼吸,早被咱们折腾得失眠了。"

如今这个玩笑竟成了现实。科研团队在排除设备故障后,发现信号始终稳定指向天鹅座方向的一颗G型恒星。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将电磁波数据转换为声波文件时,耳机里传出的"嗡——嗡——"声,让资深研究员王教授想起童年夏夜听祖父鼾声的场景。

翻查国际天文数据库时,两段尘封的记录浮出水面。2018年欧洲南方天文台曾在相同波段检测到异常波动,但受限于观测时长未能深入分析;2021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坍塌前最后记录的数据中,也包含着相似的低频振动特征。

为验证信号真实性,团队设计了双盲观测方案:在相同天区设置对照观测点,并引入移动式电磁屏蔽装置。连续三周的观测数据显示,只有当射电望远镜精确对准目标恒星时,才会出现特征性的"呼吸"波形。

某次观测中突发的太阳风暴让所有人捏了把汗。强电磁干扰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扭曲了监控屏上的波形。年轻的研究员小王死死攥着记录本,直到半小时后信号重新浮现,观测室里才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持续三个月的追踪观测揭示出惊人细节:该恒星的"呼吸"周期精确保持在7.3个地球日,每次"吸气"阶段表面温度下降约200℃,"呼气"时则缓慢回升。这种宏观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与生物体内细胞层面的物质交换形成奇妙呼应。

"你们捕捉到了宇宙的心跳。"老教授在邮件中这样写道。这项发现不仅改写了恒星物理学的部分认知,更让科学家重新思考生命存在的定义边界。当人类首次通过射电波"触摸"到恒星的脉搏,星际孤独的坚冰似乎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目前观测范围已扩展至银河系悬臂区域,科研团队正开发多波段联合观测系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的探测器穿越光年距离,这些会"呼吸"的恒星将用更丰富的"语言",向我们诉说宇宙深处的秘密。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