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9世纪天文壮举:帕森思与“利维坦”望远镜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5-10-19 08:14:0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19世纪的欧洲天文学界,一座矗立于爱尔兰比尔尔家族庄园的巨型望远镜引发了科学革命。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利维坦”的庞然大物,由威廉·帕森思伯爵历时三年打造,其18米高的金属框架与1.82米口径的青铜镜面,在工业革命初期堪称工程奇迹。这座重达4吨的镜面于1842年春完成铸造,经过精密抛光后,于1845年2月正式投入观测。

这座望远镜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通过“利维坦”的镜筒,帕森思首次观测到星系中密集的恒星群落,这些在早期望远镜中仅呈现为模糊光斑的天体,被证实是由数千颗恒星组成的星团。更令人震惊的是1845年对M51星系的观测——帕森思用粉笔在木板上绘制的螺旋结构速写,与现代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惊人相似。这种波浪状形态的星系后来被命名为“漩涡星系”,其发现比传统认知提前了近一个世纪。

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星云是气体云,而“利维坦”的观测结果直接推翻了这一理论。帕森思的发现揭示了星系作为独立恒星系统的本质,为后续的宇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这幅绘制于1845年的星系图,如今作为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记录着人类首次窥见星系真实结构的瞬间。漩涡星系位于猎犬座方向,距离地球约2400万至2800万光年,其螺旋结构在帕森思的笔下已初现端倪。

这项划时代的发明在19世纪中叶独领风骚,直至1917年仍是全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其毁灭——1914年设备被拆解,金属部件大多熔毁重铸为军用物资,仅有一块镜面幸存于伦敦科学博物馆。1997年,爱尔兰比尔镇在原址附近复原了望远镜的金属框架,但因原始设计图遗失,复制品未能还原核心光学系统。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史中,这台望远镜同样留下独特印记。伦敦工人教育联盟曾制作系列科普挂画,其中编号109的棉质墙挂详细描绘了“利维坦”的结构原理。这幅印有特拉法加广场联盟印章的作品,售价1先令6便士至2先令不等,通过巡回讲座向工人阶级普及天文学知识。国家海事博物馆收藏的九幅同类挂画中,伯尔城堡望远镜的图像成为那个时代科学启蒙的象征。

对比2019年“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漩涡星系照片,帕森思174年前的手绘速写展现出惊人的准确性。这种跨越世纪的观测传承,不仅见证了光学技术的进步,更印证了早期科学家通过简陋设备探索未知的勇气。如今,当游客在比尔尔城堡凝视复原的金属框架时,仍能感受到那个工业与科学交织的黄金时代所迸发的智慧光芒。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