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人关口。截至今年6月,全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达5.15亿,占网民总数的36.5%,形成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已构建起庞大的用户基础。
在技术选择层面,国产大模型展现出压倒性优势。报告指出,超过九成用户优先选择国产生成式AI服务,反映出国内技术体系在核心算法、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本土企业持续优化模型性能,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为国产技术占领市场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成为显著特征。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国完成备案的生成式AI服务达538款,登记应用263款,覆盖智能搜索、内容生成、办公自动化等消费级场景,同时向农业种植、工业制造、科研创新等专业领域深度渗透。这种"通用+垂直"的双轨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各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完整的产业生态为技术落地提供坚实保障。我国已形成从基础芯片、算力设施到数据平台、应用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效应显著。这种全链条布局不仅降低了技术转化成本,更催生出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企业,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技术创新实力持续领跑全球。截至今年4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8.5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等核心技术领域,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突破边界,为全球AI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这种发展态势源于"双轮驱动"战略的成功实施。报告分析认为,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场景开发上同步发力,既注重底层技术突破,又强调实际需求导向。这种平衡发展模式使生成式AI技术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