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由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生成的低质量内容,维基百科却常常被赞誉为少有的优质信息平台。然而,根据维基媒体基金会马歇尔·米勒最新发布的博客内容,这一平台也未能完全避开整体趋势的影响,其人工访问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
米勒在文章中提到,维基媒体基金会一直在努力区分人类用户和机器人流量。近期,随着机器人检测系统的升级,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内,维基百科的流量有所减少。他指出,5月和6月期间出现的异常高流量,很可能源于那些为规避检测而设计的机器人程序。
对于流量下降的原因,米勒分析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他特别提到,搜索引擎越来越多地直接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而非引导用户访问维基百科等知识类网站。同时,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在社交视频平台上寻找信息,而非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尽管如此,米勒表示,维基媒体基金会并不认为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削弱维基百科的价值。他认为,即使人们不直接访问维基百科,该平台的知识仍然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触达用户。事实上,维基百科也曾尝试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摘要功能,但在编辑团队提出反对后,这一计划被暂时搁置。
然而,米勒也承认,访问量的减少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特别是,随着志愿者参与内容建设和编辑工作的减少,以及个人捐赠者的流失,维基百科的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挑战。他提到,近期有报道称,一些维基百科的志愿者编辑在会议上甚至发挥了阻止危险行为的作用,这凸显了志愿者团队的重要性。
米勒还鼓励广大用户更加积极地支持内容完整性和创作工作。他建议,在搜索信息时,用户应该主动查找引用并点击查看原始资料。他还呼吁人们与身边的人分享值得信赖的、人工整理的知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内容是由真实的人创作的,值得他们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