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近日举办了一场聚焦水稻科技的重要会议——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会上传来消息,我国在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选育、无融合生殖技术固定杂种优势以及智慧稻作体系构建等多个水稻科技领域,已实现理论突破与应用成果的同步推进,其中籼粳杂交稻品种正逐步成为国内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
本次大会以“水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议题,采用“1+6”模式展开研讨,除主会场外,同步设立水稻学科战略、产业发展、科技前沿、国家平台建设、青年学术及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等六大分论坛,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议题。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的60余位水稻领域专家,围绕遗传育种技术革新、基因编辑工具开发、重要性状调控机制、逆境适应生理、病虫害抗性提升等前沿方向,以及高效智能种植技术、稻米精深加工工艺、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等产业需求,通过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的形式展开深度探讨。
针对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需求,与会专家提出建议:应构建覆盖政产学研用的全国性籼粳杂交优势利用协作体系,通过全产业链协同攻关,重点突破产量潜力挖掘、抗逆性增强、品质优化及养分利用效率提升等瓶颈问题,强化关键基因资源挖掘与功能解析,加速创新种质资源创制,推动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规模化应用,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科技保障。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大会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共同发起,吸引了包括1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450余位专家参与,参会单位涵盖120余家农业科研院校、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家农业科技期刊及31家涉农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交流,为推动我国水稻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凝聚了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