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智驾夸大到订单注水,新造车过度营销透支信任,市场转向传统车企

   时间:2025-10-20 06:39:1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汽车行业营销乱象引发广泛关注,部分车企过度包装技术、虚报订单数据等行为,正面临市场与监管的双重考验。曾以智能驾驶技术为卖点的新能源车企,如今因宣传与实际不符陷入争议。今年3月,一起涉及智能驾驶功能的事故成为转折点,监管部门随后明确指出,国内多数智能驾驶系统仅达到L2级辅助驾驶水平,远未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驾驶员仍需全程保持注意力,这一要求与部分车企此前宣传的“解放双手”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智能驾驶技术的过度营销曾是新能源车企对抗传统车企的核心策略。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气架构更适配智能驾驶系统,而燃油车因动力系统特性难以高效集成相关技术,部分车企借此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早期,网络上充斥着驾驶员在行驶中离开方向盘、使用电子设备的视频,进一步强化了“智能驾驶即自动驾驶”的误导性认知。然而,随着监管介入,高速公路等场景开始设置警示标语,提醒用户谨慎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市场对技术的认知逐渐回归理性。

订单数据的“注水”现象同样引发行业震动。去年起,部分车企通过虚报订单量制造市场热度,从早期数万辆的“保守”数据,到今年个别车型宣称收获数十万订单,数据膨胀速度远超实际销量。有车企高管曾私下透露,若公布真实订单量,可能面临内部压力,因此选择跟风虚报。但最终,部分车型全年销量甚至低于初期宣称的订单数,暴露出数据造假的漏洞。今年以来,多款新车订单量累计突破1亿辆的“神话”,与全球年销量不足9000万辆的现实形成荒诞对比,引发国际市场侧目。

技术细节的夸大宣传也屡见不鲜。隐藏式门把手因碰撞后锁死导致救援困难,甚至引发人员伤亡;取消实体按键、依赖中控屏操作的设计,被指增加驾驶分心风险。这些曾被包装为“创新科技”的功能,如今因安全隐患面临监管限制。部分车企已开始恢复实体按键,隐藏式门把手的禁用也进入议程,标志着技术营销从“炫技”回归“实用”。

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信任正在重塑。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传统车企转型的新能源车型占据前十榜单半数席位,部分新势力品牌销量出现下滑。这一变化反映出,过度依赖营销噱头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扎实、宣传务实的品牌。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汽车市场正从“概念竞争”转向“体验竞争”,车企需在技术创新与用户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