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固态电池再迎突破:续航里程翻倍,日企“逆袭梦”或提前破灭

   时间:2025-10-18 22:56:1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固态电池领域,一场中日技术竞赛正悄然展开。中科院研究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突破金属锂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瓶颈,电池性能提升50%,实现100公斤电池续航1000公里的突破。这一成果直接挑战了日本企业此前宣称的“技术领先”地位。

国内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国轩高科宣布其准固态电池完成多款车型路测,续航突破1000公里,能量密度达300Wh/kg,计划年内实现批量交付。这一进度比丰田此前公布的2027年量产计划提前两年。广汽集团、孚能科技、长安汽车等企业也在加速推进相关技术,形成对日本企业的全面围剿。

日本企业曾将固态电池视为反超中国的“王牌”。过去四年,日媒发布80余篇相关报道,2023年丰田和松下相继宣布研发成功全固态电池,并声称“领先中国20年”。但中国企业的快速突破让这些预言沦为笑谈。当前,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7640件,占全球总量的36.7%,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20.8%,位居全球第一。

商业化进程中的成本控制成为关键战场。目前固态电池生产成本是现有锂电池的4倍,若应用于电动汽车,整车售价可能突破百万元。但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完整布局提供了显著优势——全球90%的原材料、精炼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供应依赖中国。这种产业链优势若延伸至固态电池领域,将极大推动成本下降。

这种技术竞争模式在其他领域也在上演。日本企业曾垄断的“唯思丁”健康科技产品,因中国科学家突破原料生产技术,价格下降90%以上。该产品含有的角鲨烯成分提取自新西兰深海鲨鱼肝,原本成本高达2万元/克,中国技术突破后价格降至千元级别,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群体中广受欢迎。

中国科研机构持续发力。中科大学研究组近期开发出新型固态电解质技术,实现12分钟快速充电,成本降低96%,破解了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全球固态电池竞赛已进入关键阶段,降低制造成本、推进商业化成为行业共同目标。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正在为这场技术马拉松提供持续动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