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高盛研报:AI投资热潮远未达顶峰,生产力跃升与算力需求成持续动力

   时间:2025-10-20 11:42:4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投入规模持续扩大,引发市场对投资过热风险的讨论。但高盛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认为,当前AI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仍处在合理区间,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足以支撑长期投入,相关投资活动具备可持续性。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AI相关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尚未突破1%。对比历史技术革命周期,铁路建设高峰期投资占比达5%,电气化时代为3%,IT技术浪潮期间为2%,而当前AI投资规模与这些历史阶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国家账户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AI领域年化支出增速已提升2770亿美元,2025年仅公开市场上市企业的AI基础设施收入增量就预计达到3000亿美元。

支撑投资持续性的核心因素在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高盛研究团队测算,生成式AI全面普及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将在十年内提升15%。企业应用案例显示,AI技术可使平均工作效率提高25%-30%,目前受自动化影响较大的岗位集中在编程、客户服务和专业咨询领域,占比约2.5%。更关键的是,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创造2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中8万亿美元将以资本收益形式回流企业,即使在极端假设情景下,该数值也维持在5-19万亿美元区间。

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构成另一重要支撑。当前AI模型参数规模年均增长400%,远超算力成本年均40%的下降速度。训练查询需求以每年350%的速度扩张,前沿模型开发需求增速达125%。尽管芯片能效持续提升,但需求增长幅度仍超过成本优化速度。OpenAI近期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印证了这一趋势:与甲骨文达成3000亿美元云计算合作,获得英伟达1000亿美元投资,与AMD合作部署6GW算力集群,与博通共建10GW定制芯片项目。

报告特别指出,现有测算尚未包含海外市场的利润回报、新兴应用场景创造的收益,以及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学界普遍认为,当前AI技术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多模态大模型、自主智能体等技术的突破,算力需求和经济效益都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这种技术-经济双向驱动的格局,为AI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底层逻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