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领域迎来重大突破,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近日顺利完成加注合练与静态点火试验,标志着该型火箭即将进入首飞准备阶段。作为我国首款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三号的成功研制被视为中国航天技术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据官方通报,朱雀三号火箭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已完成加注合练与静态点火测试,并返回技术区进行全面检测;第二阶段将以入轨发射为核心目标,同步开展一子级回收试验。蓝箭航天透露,若一切顺利,第二阶段发射测试有望于11月进行,届时朱雀三号或将成为中国首款实现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从技术参数看,朱雀三号具备显著优势。火箭一二级箭体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全箭长66.1米,起飞质量约570吨,起飞推力超过750吨。其低轨运载能力达21.3吨(一次性任务)或18.3吨(航区回收任务),可满足高密度卫星发射、大型通信卫星部署及载人飞船运输等需求。更引人注目的是,该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主结构材料,一子级配备九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并集成RCS(姿态控制系统)、栅格舵和着陆支腿,支持自主高精度返回与软着陆,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
若第二阶段测试成功,朱雀三号不仅将刷新中国航天纪录,更可能创造全球航天史的新里程碑。此前,朱雀二号已实现全球首次液氧甲烷火箭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壮举,而朱雀三号的突破性设计或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的领先地位。
关于首飞任务,有消息称朱雀三号可能搭载昊龙航天飞机进行测试。这款专为中国空间站设计的可重复使用货运飞船,总长度10米、宽8米,重量不足天舟货运飞船的一半。其独特之处在于可停靠空间站并实现物资双向运输——既能将货物送入太空,又能将实验样品带回地球,通过水平着陆技术大幅降低重复使用周期与成本。若测试成功,昊龙航天飞机将与天舟货运飞船形成互补,满足空间站紧急补给与高频次运输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今年还将迎来另一款新型货运飞船的测试。由力箭二号运载的轻舟货运飞船,计划于年底前完成发射。这款中型液体火箭总长52米,起飞重量62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8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12吨,旨在为大规模星座组网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轻舟与昊龙的同步测试,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货运体系正迈向多元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蓝箭航天表示,后续将基于试验数据优化流程与预案,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第二阶段工作。随着朱雀三号、天龙系列、长征系列等火箭的密集测试,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