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塔山和畅坊遗址近日取得重大考古突破,考古团队在该区域发现了越国时期罕见的高等级祭祀遗迹。这一发现为研究越国都城祭祀体系及礼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罗鹏介绍,该遗址自去年7月起启动发掘,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考古队在遗址中清理出345处各类遗迹,出土小件文物2699件及千余箱标本。遗址核心区域由祭祀台基、祭祀沟和横木铺设区三部分构成,其中祭祀台基为人工堆筑而成,现存区域东西长42米、南北宽15米,台基内发现规律排列的木垫板与木桩结构。
在祭祀台基的南北两侧,考古人员发现间距约2米的灰坑群,每个灰坑内均放置覆盖树皮、藤条或竹席的印纹硬陶坛,坛中盛有鹿角、鱼骨及动物骨骼。台基南侧的祭祀沟呈东西向分布,沟内密集摆放着覆盖编织物的陶坛、陶罐及黑陶豆等器物,容器内盛储马、牛、鹿等牺牲祭品,现场可见完整的马、鹿头骨及龟甲遗存。通过器物叠压关系分析,专家确认该区域存在多次祭祀活动的痕迹。
祭祀沟南侧发现大面积平行铺设的横木结构,至少叠压5层,横木上下以石块包土加固,向东延伸。考古团队推测该结构可能为祭祀场所南侧的道路基础,或与越国宫城城墙相关。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遗址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与越王勾践在位时间高度吻合。
文献记载显示,塔山原名龟山,《越绝书》明确记载越王勾践曾在此建造怪游台,用于炤龟占卜、观测天象并举行祭祀活动。此次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形成互证,证实了越国都城存在系统化的祭祀体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海明指出,该遗址是首次通过实物证据还原越国高等级祭祀场景,对研究越国礼制具有里程碑意义。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强调,塔山遗址的祭祀遗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越国考古史上尚属首例。现场发现的祭祀器物组合与动物牺牲配置,为重构越国祭祀仪式流程提供了关键线索,对深化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