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因自动化计划引发的舆论争议持续发酵。此前,《纽约时报》披露其内部文件显示,这家电商巨头计划通过技术升级,在2033年前减少超60万名美国员工雇佣量,旨在实现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面对外界质疑,亚马逊选择以技术成果回应,于近日举办的一场技术展示活动中公开了多项创新成果。
活动中,代号为Blue Jay的仓储机器人成为焦点。这款被亚马逊定义为“员工协作伙伴”的设备,可承担75%的仓储物品操作任务。通过集成AI与数字孪生技术,其将原本独立的拣选、存放、整合三个工作站整合为单一流程,显著提升了仓储作业效率。公司技术团队透露,该机器人未来将成为支撑“当日达”配送服务的关键技术支撑。
除硬件创新外,亚马逊还展示了AI智能体系统Project Eluna。这一被形容为“员工认知助手”的系统,通过优化分拣路径与任务分配,旨在减轻一线员工的决策负担。两项技术均强调“人机协作”理念,而非单纯替代人力。
针对“裁员”质疑,亚马逊机器人部门首席技术官Tye Brady在活动现场强调:“技术升级的核心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公司发言人同步公布数据,称过去十年间亚马逊在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居行业首位,并宣布将在假日季启动25万人的招聘计划,以实际行动反驳外界猜测。
然而,公司高层此前的表态仍引发关注。今年6月,CEO安迪·贾西在内部信中曾明确指出,AI技术的普及将导致“整体人力需求结构调整”,部分岗位数量可能缩减,但同时会催生新的技术与管理岗位。这种“有增有减”的岗位变化,正成为科技企业自动化转型中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