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羽绒服市场激战正酣:平价“内卷”与高端“突围”的双向博弈

   时间:2025-10-24 14:55:3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方多地近日迎来大幅降温,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超10℃,哈尔滨、新疆等地甚至飘起雪花,羽绒服市场随之进入销售旺季。然而,消费者在选购时却陷入纠结:价格差异悬殊的同款产品,究竟该如何选择?是明星代言的折扣款,还是标注高充绒量的实惠款?抑或是价格低廉的“羽绒棉”替代品?双11的促销氛围与对寒冷的担忧交织,让不少人陷入选择焦虑。

羽绒服品牌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今年前9个月,白鹅毛标准毛均价虽同比涨幅收窄至3%,但仍是2020年价格的2.8倍,出厂成本中原料占比从去年的62%升至68%。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凭借简约设计抢占份额,蕉内等内衣品牌跨界入局,南极人、恒源祥等通过贴牌模式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行业格局加速重塑。

平价赛道中,鸭鸭的崛起与困境颇具代表性。这个创立于1972年的老牌国货,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占据超30%市场份额,全国门店超3000家,日销10万件,甚至成为“国礼”远销海外。然而,进入21世纪后,受国企模式拖累,鸭鸭一度濒临倒闭。经过多次重组,其通过直播电商实现“逆袭”:2019年至2023年,GMV从8000万元飙升至近200亿元,主力产品聚焦300-600元价格带,精准切中大众消费需求。但白牌工厂的涌入让竞争白热化,直播间里“平湖源头工厂”“厂家直发”等标签随处可见,200元左右的低价产品通过绕过经销商压缩成本,直接挤压品牌生存空间。

价格战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显现。随着流量成本上升,过度依赖平台的品牌面临营销费用激增与流量反噬风险。同时,原材料涨价与低价策略的矛盾导致质量问题频发,鸭鸭近年多次被曝含绒量不达标,损害品牌形象。千元以下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阿迪达斯、lululemon等运动品牌,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纷纷入局,连“波司登平替”坦博尔也提交招股书,但其盈利能力却与收入增长脱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7.32亿元增至13.02亿元,净利润却从0.86亿元降至0.36亿元,净利率从11.7%下滑至约5.5%,“增收不增利”困境凸显。

高端市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曾因“土气”被消费者嫌弃的波司登,通过高端化转型实现逆袭。2018年,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的火爆点燃了波司登的转型之火:同年登陆纽约时装周,安妮·海瑟薇等明星前排看秀,价格上调30%-40%,千元以下产品占比从超五成降至不足两成。联名IP、明星代言、科技赋能南极科考等策略,助其营收从2018年的88.81亿元增至2025年的259.02亿元,净利润达35.14亿元。但涨价势能逐渐减弱,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3天,存货从31.97亿元升至39.51亿元,与营收增长不同步。

新兴品牌高梵的崛起为高端市场注入新变量。2020年,其推出黑金鹅绒服1.0,采用匈牙利极寒地区鹅绒、日本火山岩面料,价格仅为Moncler、加拿大鹅的三分之一,卡位千元价格段。创始人吴昆明直言产品体验优于Moncler,通过砍掉鸭绒线、主推黑色鹅绒服、强化面料研发等策略,塑造“高质价比”形象。高梵还成立巴黎、米兰、上海三大奢研中心,融入国际时尚圈,成为首个登陆巴黎时装周官方事件的中国鹅绒服品牌,并在巴黎顶奢店王莎玛丽丹与LV、Moncler比邻而居。英国皇室成员、科技大佬雷军等名人背书,助其销量与复购率持续提升,逐渐蚕食波司登的高端市场份额。

当前,羽绒服市场竞争焦点已从价格转向价值。跨领域品牌入局推动产品功能化、细分化,消费者对功能属性、美学设计及场景适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技术迭代与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驱动力,而2024年产品质量风波与原料成本上涨加速行业洗牌。成本攀升、信任度下滑及品牌影响力不足,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差异化竞争与个性化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