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部近期开展的实战化训练中,一支由无人车和四足机器人组成的侦察编队成为焦点。这支智能装备编队在执行任务时,展现出科技与实战融合的生动场景。陆军研究院某中心科研团队与一线作战人员密切协作,通过智能指控系统实时规划侦察路径,并动态调整装备部署方案,为任务成功提供关键支撑。
训练现场突发状况考验着人机协同能力。当侦察编队接近目标区域时,一台四足机器人突然偏离预定路线。科研工程师孔某迅速判断为导航系统受干扰,立即建议实施人工干预。指挥员综合研判后,果断下达调整指令,机器人很快重新归位。这次意外处置验证了智能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也凸显了人机混合控制模式的重要性。
该中心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科研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实战需求深度对接。科研人员定期下沉至部队训练一线,与作战参谋、分队指挥员共同设计验证方案,将装备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转化为攻关课题。这种"结对子"模式催生出新型联合攻关团队,成员涵盖机关参谋、领域专家、科研骨干和实装操作员,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创新链条。
青年科研骨干朱博士的研发经历颇具代表性。她牵头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在训练场接受实战检验时,发现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连续跟训,她采集了海量战场图像数据,系统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值得关注的是,她与作战人员建立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使系统功能设计更贴合实战需求,侦察目标识别效率显著提升。
这种"从训练场到战场"的转化路径正在产生实效。该中心今年推出的多项创新成果已应用于作战任务,涵盖智能指挥、目标识别、装备控制等多个领域。通过持续优化"下部队调研-联合攻关-实战验证"的闭环模式,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幅缩短,为部队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在某西北训练基地,尘土飞扬的演习场上,科研人员与作战部队的协同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智能装备在复杂地形中接受考验,科研团队在实战环境中完善技术,这种双向互动正在重塑军事科技创新的生态体系。随着更多创新成果落地,部队作战能力建设正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