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上,晨露未晞的草叶轻拂着舞者的裙摆,当1700年历史的古镇邂逅现代舞蹈艺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德清新市悄然展开。作为江南七大古镇之一的新市,近日以“逸”为主题开启第二季舞蹈艺术季,将千年古韵化作流动的艺术舞台。
这场持续五日的艺术盛会,吸引了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黄豆豆及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等业界翘楚。活动突破传统艺术展示模式,通过沉浸式环境舞蹈、村舞竞技、巡游表演及学术研讨四大板块,构建起从专业研究到大众参与的立体传播体系。主办方创新性地将舞蹈场景嵌入古镇肌理,市河两岸、古桥廊下皆成天然剧场。
环境舞蹈“逸”系列成为最大看点。舞者们沿着水系蜿蜒起舞,古典舞的袖若流云与芭蕾的足尖轻点在白墙黛瓦间交织,国标舞的热烈奔放与街舞的动感节奏在青石板上碰撞。当古琴的悠远余韵遇见小提琴的婉转,童声合唱与行为艺术在南栅漾畔交替呈现,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解。
古镇的每个转角都暗藏惊喜。古桥栏边,舞者舒展的手臂与飞檐翘角构成动态画卷;河岸步道,轻盈的跳跃惊起带露的草叶。这些即兴快闪不断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拍摄。开幕式当晚的篝火晚会更将氛围推向高潮,平日腼腆的游客在鼓点中手拉手起舞,实现“I人”到“E人”的趣味转变。
村舞比赛环节展现着民间艺术的蓬勃生机。来自周边村落的舞蹈队以稻穗为道具,将农事动作转化为灵动舞姿,用质朴的表达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源自土地的艺术创造,与专业舞者的精妙编排形成有趣互文,共同勾勒出中国舞蹈的多元图景。
学术会议同步开启思想碰撞。由新中国舞蹈理论奠基人资华筠创立的舞蹈生态学成为研讨焦点,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展开深度对话。这门融合人类学、生态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学科,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理论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活动发起人表示,策划初衷源于对舞蹈纯粹的热爱。当舞者在千年古镇中旋转时,飞扬的衣袂不仅沾染了历史气息,更让艺术真正走进人间烟火。这种打破剧场边界的尝试,正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