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参访活动,由学院“数院大神”团队成员与2025级新生共同组成的师生团走进科大讯飞总部,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交流,开启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学基础理论的跨界对话。
在科大讯飞体验馆内,师生们首先通过企业发展长廊了解了这家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作为国内语音技术领域的领军者,科大讯飞二十余年来始终聚焦智能语音与语言处理核心技术,在教育、医疗、政务等民生领域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应用生态。企业通过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在自主可控的AI技术体系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这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责任担当。
体验环节中,多模态交互展示区成为焦点。透明触控屏上的实时语音转写、AI生成的思维导图等工具,直观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构传统学习模式。当了解到这些技术已深度融入中小学智慧课堂、高校科研辅助系统等教育场景时,数学专业的同学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数学建模优化算法效率?怎样运用概率统计提升语音识别准确率?这些现实问题激发了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强烈愿望。
在技术交流环节,科大讯飞教育事业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AI+教育”的落地实践。从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到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大模型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全链条。更让师生们眼前一亮的是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博士后工作站提供的科研平台、新人导师制培养方案,展现了科技企业对基础学科人才的重视。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数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特邀嘉宾,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校友李沛霖的分享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位从事多语种语音合成研究的工程师,以自身经历诠释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之道。“从声学模型到语言模型,每个技术突破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基础。”她鼓励学弟学妹们既要保持对数理逻辑的敏锐,也要培养工程化思维,在AI与数学的交叉领域寻找创新点。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技术细节展开深度追问。针对OCR与ASR的技术差异,工程师通过实时演示解析了图像识别与语音处理的底层逻辑;当被问及AI伦理问题时,技术团队展示了数据脱敏、算法可解释性等安全机制。这些专业解答不仅消除了技术认知盲区,更引发了关于科技向善的深层思考。
带队教师在总结时指出:“当AI技术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数学作为智能时代的通用语言,其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希望同学们既能脚踏实地夯实数学基础,也要抬头看路把握技术趋势。”这场跨越校园与企业的对话,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在智能革命的浪潮中,数学与AI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