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传来重大科研突破消息——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建设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转换实验,并首次获取钍元素进入熔盐堆运行后的关键实验数据。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钍燃料入堆运行的国家,为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据科研团队介绍,该实验堆通过创新性设计,将钍元素融入熔盐堆燃料循环体系,验证了钍资源在核能系统中的技术可行性。实验数据显示,钍铀转换效率达到预期目标,堆芯运行状态稳定,关键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钍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难题,更为我国核能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代表技术,熔盐堆因其固有安全性、高温运行特性及燃料适应性广等优势,被国际能源界视为未来核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实验成功,使我国在熔盐堆技术研发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为后续建设商用示范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专家指出,钍基熔盐堆技术若实现规模化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核燃料自给能力。钍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是铀的3倍以上,且分布更为广泛,其高效利用有望改变全球核能资源格局。此次实验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