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公布,2026年将密集实施四次关键飞行任务,涵盖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首次任务由天舟十号货运飞船担纲,计划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该飞船将采用后向端口对接方式,与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其核心使命包括运送航天员长期驻留所需的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等关键装备,同时携带空间站平台维护所需的备件、推进剂及各类科学实验载荷。任务结束后,飞船将携带在轨产生的废弃物返回大气层销毁,实现空间资源的闭环管理。
载人飞行领域将迎来双飞船任务。神舟二十二号与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均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分别采用径向端口和前向端口对接模式。两艘飞船均配置3人乘组,其中神舟二十二号乘组将开展为期1年以上的超长驻留试验,重点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保障能力。任务期间,航天员将执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货物气闸舱操作,并持续推进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同时开展空间站日常管理及科普教育活动。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一号将迎来历史性首飞。该飞船采用无人模式从文昌发射场升空,通过径向端口与核心舱对接。此次飞行将首次应用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全面验证梦舟飞船的全系统工作性能。作为神舟飞船的升级版,梦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构成,具备更强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试验载荷包括环境评价设备、技术验证产品及科学实验模块,为后续载人飞行奠定技术基础。
四次任务构成完整的空间站运营体系:天舟十号保障物资供应,神舟二十二号与二十三号实现人员轮换与长期驻留,梦舟一号验证新一代飞船性能。这种"货运补给+载人轮换+技术验证"的组合模式,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阶段全面转向应用与发展阶段,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积累关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