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迎来智能育种领域的重大进展——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与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方面迈入新阶段。
针对传统育种效率低、周期长的痛点,研发团队自2022年起提出“生物育种工程化”理念,通过建设“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海霸设施)大科学装置,推动育种全流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其中,“小海”机器人作为核心载体,覆盖了从种质创制到种质稳定的育种全链条关键环节,成为该装置技术验证的“微缩实践场”。
“小海”的三大加速能力尤为突出:在种质创新环节,其搭载的载能离子诱变技术结合AI算法,开辟了非基因编辑的基因资源高效发掘路径,使基因挖掘效率提升超10倍;在种质鉴定环节,通过构建极端天气、土壤及生物逆境模拟平台,结合精准表型鉴定体系,实现抗逆种质的定向筛选;在种质稳定环节,创新研发多作物、多品种的一年多代快速育种体系,大幅缩短育种周期。
作为产业应用载体,“海霸设施”平台通过智能环境控制技术,实现了春小麦年繁6至7代、冬小麦年繁4至5代,将传统8至10年的育种周期压缩至2至3年。平台还构建了基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智能加代技术体系,涵盖春化模型、环境控制模型及花期调控模型,并开发了适配不同场景的加代舱装备。
目前,该平台年服务能力已达20万株,未来计划扩展至300万株以上,具备规模化商业化服务条件。通过向种业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技术赋能,平台将加速优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