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MPV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2026款比亚迪夏正式登场,为20万级MPV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革,有望重新定义家庭MPV的产品标准。
2026款比亚迪夏定位中大型MPV,车身尺寸为长5145mm、宽1970mm、高1805mm,轴距达3045mm,采用“2 + 2 + 3”的七座布局。外观上延续现款车型设计,采用新国潮龙颜美学设计理念,整体风格稳重大气。内饰方面同样延续现款设计,配备15.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2.3英寸副驾娱乐屏,搭配三辐式方向盘与怀挡式换挡。同时,搭载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150,还有魔方全景声等黑科技加持,并首搭车家互联生态。后排吸顶屏、冷暖冰箱、28扬声器音响等豪华配置也一应俱全,只是在配色上有所增加。
价格方面,2026款比亚迪夏提供了多种选择。100KM进取型售价20.68万;100KM超越型售价21.98万;218KM超越型售价24.68万;218KM卓越型售价26.98万。这一价格区间,让更多中国家庭能够享受到满配MPV带来的出行体验。
此次升级,比亚迪夏围绕家庭出行的四大核心痛点进行了重点突破。智能化方面,搭载天神之眼B - 辅助驾驶激光版,具备城市领航功能。智能座舱采用高阶版DiLink 150,支持全场景智能语音,还拥有手车互联、无麦K歌、游戏中心等领先功能,为用户带来满满的科技感与便捷体验。
舒适性上,全系标配云辇 - C,搭配预瞄功能,可根据不同路况提前自动调节悬架软硬,大幅提升驾乘舒适性。同时,搭载行业首个全域“智能防晕车系统”,有效解决晕车难题。百变大空间、车载冰箱、迪声音响、魔方全景声等配置,让出行更加舒适惬意。
安全性能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2026款比亚迪夏全系标配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即使车辆在时速140公里下发生爆胎,TBC系统也能瞬间介入,稳住车辆,帮助车主安全脱险,为家庭出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续航能力也是家庭用户关注的要点之一。该车型纯电续航长达218公里,日常通勤可当作纯电车使用。而且,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降低至4.9L,开创了中大型MPV油耗4时代,值得一提的是,老车主通过OTA升级也能享受这一油耗表现,有效缓解了用户的补能焦虑。
从用户体验维度来看,这四重升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出行解决方案。智能升级让驾驶更省心,舒适升级消除了乘坐不适感,续航升级解决了补能难题,安全升级守护了家庭出行的安全,全方位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从产品战略角度分析,比亚迪没有陷入配置堆砌的误区,而是将百万级车型的技术下放至二十万级MPV,践行了“技术普惠”策略。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近年来,国内MPV市场正经历着从商务属性向家庭属性的转型。长期以来,MPV市场以商务主导,竞争集中在车身尺寸、第二排尊贵配置等方面,形成了“开MPV的都是司机”的刻板印象。然而,随着家庭用车需求的增长,“4 + 2 + 1”的家庭结构成为普遍现象,露营、短途研学等休闲场景兴起,对大空间、高舒适性车型的需求日益增加,家用属性MPV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2026款比亚迪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打造“人车家智慧生态圈”,联合美的等头部品牌,实现车家互联双向操控。还配备颈部按摩仪、智能儿童安全座椅、智能宠物安全座等多样生态产品,支持手表控车,为用户带来丰富、便捷、智慧的出行生态体验,满足了家庭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表示:“MPV已经正式进入家庭时代,MPV要走进更多的中国家庭。”这一转型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和平衡性,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在竞争中失利。车企不能再以简单的“非商即家”思维来定义产品,只有理解并满足中国用户复杂、多元且动态变化的需求,才能赢得市场。
从技术路径来看,2026款比亚迪夏的四项核心升级相互关联。“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为云蠇 - C功能提供实时道路数据,长续航得益于三电系统的能效优化,而安全系统则为整个出行保驾护航,共同构建了覆盖家庭出行的全场景方案。
从行业趋势来看,比亚迪的这一打法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在智驾方面,激光雷达配合高像素摄像头的融合感知方案逐渐成为中高端MPV的标配;舒适性上,云蠇C智能悬架与全乘员关怀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续航层面,200公里纯电续航成为新的竞争门槛。这些变化推动MPV行业从过去的尺寸比拼、配置堆料,迈入“场景竞争”的新阶段。比亚迪凭借研发投入以及完整的三电产业链布局,在这一轮变革中抢占先机。
在中国品牌中,注重场景思路的并非只有比亚迪,小米注重赛道场景,理想注重家庭场景。而比亚迪夏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这些新标准下放到了20万的MPV车型上。横向对比同价位MPV,比亚迪夏的产品力优势明显。
对于行业而言,2026款比亚迪夏的发布可能引发两大变化。一是加速中高端MPV的“技术平权”,推动智驾等高端配置从旗舰向主流车型下放;二是市场竞争逻辑发生转变,汽车行业从性能大跃进转向场景竞争,更加注重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