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正迎来一场由人形机器人引领的智能化变革。近期,杭叉集团、井松智能、中力股份三大物流装备领军企业相继宣布进军具身智能领域,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些企业通过推出创新型人形机器人产品,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揭示了物流场景对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
在刚刚落幕的亚洲物流展上,杭叉集团全球首发了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机器人。这款具备22个独立自由度的机器人,搭载275 TOPS算力芯片,通过3D相机与激光雷达实现360度环境感知。其独特设计融合了轮式移动的高效性与人形操作的灵活性,可完成原箱转运、码垛拆垛等复杂作业。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X1系列已实现多场景适配,在仓储物流环节展现出显著优势。
井松智能推出的轮足式人形机器人同样引人注目。这款支持30公斤负载的机器人,通过轮式与足式移动方式的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设备在复杂地形中的移动瓶颈。市场总监冯安顺特别强调,该产品能稳定通过阶梯、斜坡等障碍物,在分拣作业中可精准识别物料并完成定点搬运。目前,这款机器人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预计本月正式投入市场。
电动叉车龙头企业中力股份则选择了差异化发展路径。其即将发布的"袋鼠"系列超人形机器人,突破传统人形结构限制,采用可弯曲仿生设计,专为仓储拣料场景开发。这款形似袋鼠的机器人具备独特的弯腰搬运能力,在狭窄空间作业时展现出明显优势。公司研发团队透露,该产品已完成多轮实地测试,即将开启规模化应用。
行业技术革新背后,是物流场景特有的数据优势。杭叉集团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陶熠昆指出,中国每年120万辆叉车销量中,若5%升级为智能设备,每年可产生50亿条专业数据,这为机器人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仙工智能推出的SRC-5000控制器,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开发,其全身一体化控制架构可实现高实时性操作,有效解决传统设备在复杂场景中的响应延迟问题。
技术突破带来的应用拓展正在加速。星动纪元与北自科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核心场景的应用路径。仙工智能与星尘智能达成的千台级订单合作,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分阶段部署AI机器人,覆盖生产线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等关键环节。这些合作项目预计将减轻30%以上的人工重复劳动,同时提升作业安全性与生产效率。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控制器架构优化、实时性保障、软件功能整合等问题亟待突破。仙工智能产品负责人坦言,当前多数企业尚无法将遥操、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等功能系统集成,这制约了"数据采集-训练-推理"全流程的落地应用。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则指出,在货车装卸、窄巷道搬运等特殊场景,人形机器人将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场由物流装备企业主导的智能化革命,正在重塑行业生态。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与专业物流设备的协同发展,有望推动智能物流系统建设迈向新高度。从仓储管理到生产配送,从重复作业到复杂操作,智能化解决方案正在为传统物流注入全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