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四年坚守责任与创新:佳兆业如何以立体化策略破房地产债务困局?

   时间:2025-11-07 02:24:0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大浪淘沙中,佳兆业集团以四年持续努力,成功化解债务危机并完成财富产品兑付,成为行业转型的典型样本。这家曾深陷流动性困境的房企,通过责任坚守、资产重构与跨境重组的三重策略,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更为行业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面对2021年爆发的锦恒财富产品兑付危机,佳兆业选择以“责任马拉松”回应市场质疑。在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四年间,企业坚持每月兑付现金,累计完成48期支付。这种“挤牙膏式”的持续兑付,在清盘呈请、资产冻结等压力下显得尤为珍贵。通过每期有限金额的兑付,企业向市场传递了“不放弃、不逃避”的明确信号,成功避免了信用体系的崩塌。这种策略不仅稳定了投资者情绪,更为后续资产抵债和境外重组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

在现金兑付难以持续的背景下,佳兆业创新推出“佳园抵债方案”,将深圳福田CBD核心地段的优质项目作为偿债资产。该项目备案均价超10万元/平方米,二手市场成交价稳定在9.6万至10.77万元/平方米区间,其稀缺性和抗周期特性成为化解危机的关键。不同于传统实物资产分割,企业采用项目债权抵债模式,既保持了资产完整性,又为专业团队统一运营预留空间。通过引入中信城开、福田安城投等国企参与建设管理,项目获得国央企信用背书,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这种资产化债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投资者本金纳入统一信托安排,权益得到实质性保障;项目开发质量因专业团队介入显著提升;企业则通过资产价值重构,重新锚定了市场信任。相较于单纯展期或削债的传统方式,佳兆业的创新实践为行业开辟了“资产换空间”的新路径,有效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

在境内战场稳住基本盘的同时,佳兆业在境外市场展开了一场高难度重组。2025年9月,企业完成高达123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成为中国房企史上规模最大的跨境重组案例之一。方案通过削减86亿美元债务、延长还款期限至2027年后、优化利率结构及实施债转股等组合措施,显著减轻了财务负担。更关键的是,境内外两条战线的协同作战形成完整闭环:境内兑付稳定为境外谈判创造筹码,境外重组释放的财务空间又反哺境内流动性,这种“双线联动”模式展现了企业的战略智慧。

支撑这场逆袭的,是佳兆业构建的“三重生存法则”。首先,企业坚持“资产为王”战略,手握约20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其中61%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叠加超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形成强大的资源储备。其次,通过“民营房企+AMC+国企”的合作模式,引入中信城开等战略伙伴,借助国企信用激活停滞项目。最后,境内外市场的协同运作,使企业能够在不同维度构建防御体系,最终实现“1+1>2”的破局效应。

这场持续四年的自我革新,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逻辑的深刻转变。在“价值重构”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运营效率、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的综合较量。佳兆业的实践表明,唯有将责任担当、专业能力与战略韧性相结合,才能在行业分化中占据先机。其化债路径不仅为出险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更预示着房地产行业正迈向更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