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界近日因两位顶级富豪的新动作再度沸腾。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携62亿美元启动资金,联合谷歌生命科学部门前联创维克·巴贾吉(Vik Bajaj),低调创立AI公司Project Prometheus,目标直指“物理AI”领域。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贝索斯职业生涯的“二次创业”,更因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战略方向高度重合,引发“抄袭”争议。
与传统AI公司聚焦大语言模型不同,Project Prometheus的核心方向是构建能通过物理实验学习的AI系统。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计划开发一种新型模型,通过分析机器人操作、科学实验等物理过程获取数据,而非依赖互联网文本。其应用场景涵盖计算机制造、汽车工程和航空航天等实体产业,试图让AI从“语言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这一战略与马斯克此前宣称的“特斯拉未来是AI公司”不谋而合,后者甚至公开表示“拯救美国经济需依赖AI与机器人”。
贝索斯的“追赶”轨迹早有端倪。过去十年间,他在太空领域与马斯克的竞争尤为激烈:从火箭发射、垂直着陆技术到火星探索计划,两人的商业版图多次重叠。如今,这种“跟随策略”延伸至AI领域。网友Valentina Gomez戏称:“贝索斯该改姓马,叫杰夫·马斯克。”尽管如此,Project Prometheus的资源配置堪称豪华——首轮融资62亿美元,团队成员包括近百名从OpenAI、DeepMind和meta挖来的顶尖研究员,火力远超多数初创公司。
物理AI为何成为新风口?行业分析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LLM)虽能处理文本任务,但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能力。例如,LLM可通过学习维基百科编写代码,却无法操作机器人完成装配任务。而物理AI的目标是让机器具备“感知-推理-行动”的闭环能力,例如通过自主实验发现新材料,或优化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中的决策。这种技术若实现突破,将重塑制造业、物流和医疗等实体产业。
资本已闻风而动。除贝索斯外,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公开表示“下一波AI浪潮是物理智能”,并加速布局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更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投入工厂,目标年产百万台。马斯克宣称,这些机器人将“全天候工作,重塑劳动力市场”。亚马逊则发布报告称,其供应链因物理AI技术效率提升25%,医疗领域AI辅助手术使并发症减少30%。
尽管贝索斯在意大利科技周上承认当前AI领域存在泡沫,但他坚信“留下的赢家将创造巨大社会价值”。Project Prometheus的联席CEO巴贾吉的背景为此增添了技术可信度——这位物理学家曾参与谷歌无人机快递项目Wing和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孵化,并联合创立了生命科学机构Verily。如今,他全职投入Prometheus,试图将AI与机器人技术推向新高度。
这场由富豪引领的物理AI竞赛,本质是对下一代通用智能的争夺。当语言模型的天花板逐渐显现,能“动手改造世界”的AI或许将成为科技巨头的新战场。而贝索斯与马斯克的恩怨,或许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段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