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作为重要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他宣布,京东计划于明年4月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标志着物流行业即将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演讲中,刘强东通过一组关键数据揭示了物流成本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他指出,2006年我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达18.9%,这种高成本模式不仅制约企业利润空间,更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通过模型测算,若将该比例降至6%,全国企业年净利润可增加数万亿元,形成技术升级、员工增收、消费提振的良性循环。
经过持续技术攻关,我国物流成本已显著下降。刘强东透露,2024年该指标已优化至14.1%,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突破,预计五年内将突破10%关口,这意味着技术进步速度将超越过去十年总和。这一判断基于京东十八年前布局物流产业的战略眼光,特别是十年前启动的无人仓项目,经过技术迭代已进入规模化应用临界点。
当前物流技术创新呈现多点突破态势。京东物流仓库已实现100%无人化作业,无人卡车累计测试里程突破数十万公里,配送机器人与无人车完成数百万公里实路验证。刘强东特别强调,高密度固态电池的量产将成为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关键拐点,目前技术团队正集中攻克电池能量密度与续航难题。
关于全无人配送站的具体构想,刘强东描绘了立体化智能场景:站点顶部设置无人机起降平台,地面运行无人配送车,内部采用机器人完成货物分拣装载,末端配送则由社区机器人接力完成。目前京东已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推进技术标准制定与场景适配,整个系统正等待相关法规的配套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