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在近期交易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1月10日午间收盘时,该ETF报1.49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6%,当日成交额突破7400万元,显示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热情与市场活跃度。尽管短期波动明显,但自2025年初成立以来,该基金累计回报率仍达52.81%,不过近一个月回报率为-11.08%,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分化与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从持仓结构看,该ETF重仓的多只科技股表现各异。澜起科技、芯原股份午盘分别下跌3.61%和3.31%,寒武纪跌幅更达5.55%,而金山办公和石头科技则逆势上涨0.30%和1.36%。这种分化格局既体现了市场对不同企业技术路径的差异化判断,也折射出人工智能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现状。基金管理人银华基金表示,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是当前投资决策中需重点考量的因素。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人工智能产业长期增长潜力依然显著。随着技术突破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加速渗透,相关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但短期来看,新兴企业崛起、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等因素,可能对现有市场格局形成冲击。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壁垒及商业化能力,而非仅依赖短期股价波动。
基金经理谭跃峰在近期访谈中强调,人工智能ETF的投资逻辑需兼顾行业趋势与企业基本面。他提醒投资者,尽管长期前景向好,但科技股的高波动性要求参与者具备风险承受能力,并建议通过定投等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影响。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达23.4%,凸显了科技投资的风险特征。
市场监管部门近期也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人工智能板块存在估值泡沫化倾向,部分概念股缺乏实际业绩支撑。投资者需警惕短期炒作风险,避免盲目追高。与此同时,多家机构开始调整持仓结构,将资金向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集中,这一趋势或影响后续市场表现。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企业在算法优化、场景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仍面临外部制约。这种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正在重塑产业链投资逻辑。业内专家认为,能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筛选标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专家建议采取"核心+卫星"策略: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行业龙头ETF,获取行业平均收益;同时用少量资金投资细分领域创新型企业,捕捉超额收益机会。这种组合方式既能分散风险,又能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关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但市场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