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关于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歇。由于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且国内主流产品多出自头部电池企业,部分厂商在采购时更倾向于选择三元锂电池。这种市场偏好逐渐形成一种认知偏差:三元锂电池被视为更高端的技术方案,而磷酸铁锂电池则被贴上“经济型”标签。这种印象的强化,与早期主打磷酸铁锂路线的比亚迪品牌定位不无关联——作为从经济型市场起步的车企,其技术选择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误解。

东京车展期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一场行业沟通会上,首次系统回应了外界对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质疑。他指出,近年来多起非磷酸铁锂车型的燃烧事故,已导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产生普遍担忧,但多数用户并未区分电池类型。比亚迪坚持全系车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基于当前产品,更涵盖未来所有车型规划。“安全是产品的底线,也是最大的豪华。”李云飞强调,这一技术路线不会因市场短期需求而改变。
他以中国公交电动化15年的实践为例:全国数百万辆电动大巴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至今未发生重大燃烧事故。这一数据背后,是技术路线对公共安全的高度负责。对于部分厂商可能因追求续航数据而回归三元锂电池的猜测,李云飞直言:“希望行业从安全本质出发,重新评估技术选择的价值。”
此番言论引发媒体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比亚迪的表态暗含对技术路线竞争的担忧,尤其是针对部分厂商可能通过切换电池类型提升产品参数的做法。但更多专业评论指向更深层的行业共识:三元锂与磷酸铁锂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某资深汽车媒体人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国际市场上大量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同样保持安全记录,而国内磷酸铁锂车型也并非完全无事故。这种“并行发展”的提法,既承认了磷酸铁锂在原理上的安全性优势,也避免了因过度强调单一技术路线而引发消费者恐慌。

事实上,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路线多年,始终面临市场质疑与技术压力。从早期被视为“低端方案”,到如今通过刀片电池等技术革新实现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的平衡,其技术路线正经历口碑反转。这种转变不仅源于产品性能的提升,更反映了市场对电动汽车安全需求的深刻认知——当续航里程逐渐趋同,电池安全正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