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内,一场关于美食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航天员们围坐在餐桌旁,目光紧盯着刚从特制设备中取出的食物——滋滋作响、色泽金黄的现烤鸡翅,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这样的场景,以往只存在于想象中,如今却真实地发生在了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太空里。
2025年10月31日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带着一项特殊使命腾空而起,它搭载的不仅是航天员,还有一台由九阳公司研制的热风烘烤机,被媒体亲切地称为“太空炉子”。这台设备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太空饮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航天员们首次在轨吃上了由生鲜食材现烤的大餐。
长期以来,执行神舟飞船任务的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主要依赖特制的航天食品,虽然这些食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且食谱不断更新,但始终无法满足航天员对热饭、现做食物的渴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刘伟波表示,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偏爱热饭和现做的食物,航天员们也期待着能有新的饮食方式出现。
然而,在太空现做中餐并非易事。中餐的烹饪方式多样,煎炒烹炸都会产生油烟,而空间站作为封闭环境,既是航天员的生活居所,也是科学实验室,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极高,任何污染都是不可接受的。面对这一挑战,太空厨房的研发工程师们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将抽油烟机集成到炉子内部,从而发明了具有油烟自净功能的热风烘烤机。
除了解决油烟问题,研发团队还为“太空炉子”配备了残渣收集器、加热网、烤盘和网笼,有效防止了食物在轨漂浮。同时,加热温度也从过去的100℃提升到了190℃,使得食物能够烤至焦黄、焦脆,口感大大提升。航天员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直言“香迷糊了”。
有了热风烘烤机的加入,航天员们的太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记得神舟十七号的航天员们在太空度过龙年春节的场景吗?他们穿上了喜庆的“祥云服”,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把空间站装扮得年味十足。而今年的年夜饭,因为有了热风烘烤机,变得更加丰盛。科研人员为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准备了鸡翅、牛排、玉米和蛋糕等食物,航天员们只需通过提前设置好的程序,或者直接在热风烘烤机上操作,几十分钟就能做出一顿美味大餐。
这台热风烘烤机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几乎“万物皆可烤”。从牛排、肉串到玉米,甚至航天员在天上过生日时还能现烤生日蛋糕,这样的生活让航天员们倍感温馨。航天美食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有特制月饼、冬至有太空饺子,让航天员们在遥远的太空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了解,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食谱种类达到了190多种,这台热风烘烤机堪称“干饭神器”。它实现了对生鲜蔬菜、坚果、蛋糕、肉类食材的在轨烹饪和烘焙加工,极大地丰富了饮食保障模式,提升了在轨就餐体验。航天员们不仅能吃得饱,而且吃得越来越好。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九阳公司研制的太空厨房。2014年,九阳被国家选为载人航天太空厨房研制单位,核心任务是研制热风加热设备和饮水分配器。面对空间站空气不对流、热传导效应极低等难题,九阳研发团队结合小家电积累的技术,设计了多个方案,最终研发出了热风加热设备,实现了高效立体热风循环加热。
同时,为了保障航天员喝上干净的温热水,九阳将氧化锌抗菌技术应用在了饮水分配器上,有效解决了有害微生物繁衍的问题。九阳还凭借在小家电上积累的加热和温控等技术,创新太空即热技术,实现了水温、水量的精准控制,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随时喝上一杯干净的、45°C的温热水。
经过8年的攻坚和1000多次的实验,2021年4月29日,九阳研制的“太空厨房”随天和核心舱发射一同升空,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截至目前,太空厨房已在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超1500天,每天都在保障着航天员的饮食饮水健康。从单一的压缩饼干到如今的美食荟萃,航天食品的变迁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传递着中国制造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时代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