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进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携多项创新成果亮相,展现出其在华发展的新战略与决心。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齐泽凯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6年将成为大众汽车的关键转折点,新能源车型将迎来显著突破。根据规划,到2027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21款全新新能源车型,2029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1款,涵盖SUV、轿车等主流细分市场。

面对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价格策略成为大众汽车无法回避的议题。齐泽凯强调,大众汽车在坚持安全与可靠性底线的同时,将可持续利润置于短期销量增长之上。他透露,凭借在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大众汽车将持续为燃油车及未来技术研发投入资源。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大众汽车在华销量突破167万辆,不仅保持盈利,更以17%的市场份额稳居国际整车企业首位。
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已启动全方位本土化战略。在合肥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通过提升供应商本土化比例、开发专属电子电气架构等举措,使产品上市周期缩短超30%,下一代车型成本效率提升约40%。本届进博会上,大众汽车宣布将投入约2亿美元自主研发系统级芯片,该芯片由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合资的酷睿程(CARIZON)负责开发,单颗算力达500-700 TOPS,预计三至五年内实现量产。
针对新能源布局,齐泽凯透露,大众安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品阵容单一,仅有一款在售车型限制了渠道拓展。未来一年内,大众安徽将密集推出B级SUV、B级轿车及A级车型等多款产品。同时,大众汽车正在推进CEA电子电气架构的落地应用,该架构将实现新能源与燃油车型的技术协同,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标准化基础。
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平衡问题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指出,全球部分市场电动化进程较缓,为燃油车技术优化预留了空间。他明确表示,大众汽车将继续投入燃油车型创新,同时坚定推进新能源战略。对于备受关注的纯电Polo是否引入中国市场的问题,施文韬回应称暂无相关计划,强调中国市场的产品将更注重本地化需求,而非简单复制欧洲车型。
在自动驾驶领域,齐泽凯认为城市NOA功能将成为行业标配,L3级驾驶辅助系统将推动技术革新。他特别强调,驾驶辅助系统必须明确能力边界,确保用户充分理解技术适用范围。目前,大众汽车已在中国建立多个本土研发中心,在电子架构、电池技术等领域持续积累,并着力实现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与体系化建设。施文韬表示,技术架构的现代化能力比动力形式更重要,这将成为大众汽车全球转型的核心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