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近日,原快手副总裁张迪的动向引发行业关注——这位曾主导可灵AI大模型研发的核心人物,已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出任淘天集团“未来生活实验室”负责人,职级为阿里P11高级管理序列,直接向集团首席科学家郑波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未来生活实验室”是阿里AI战略的核心载体,聚焦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前沿领域,成立一年多来已在国际顶会发表超10篇技术论文,并推动多项成果在电商场景落地。该实验室此前由郑波兼管,这位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硕博学历、曾在谷歌任职11年的技术领军者,与张迪的履历高度互补——张迪本硕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2010年加入阿里后从基层技术岗成长为资深专家,2020年转投快手后主导了可灵大模型的架构设计与全场景应用,2025年8月因快手战略调整离职后,短暂加入B站仅一个多月便重返阿里。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张迪的“回流”折射出阿里在AI赛道的迫切布局。今年2月,阿里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投资纪录;9月24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其提出的“ASI宣言”更直接带动股价单日暴涨近3000亿港元。与此同时,旗下夸克应用上线搭载Qwen闭源模型的对话助手,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搜索与对话深度融合的AI产品,标志着C端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
电商领域的另一巨头京东,则通过“人才+生态”双轮驱动加速AI布局。今年5月,其推出“TGT顶尖青年技术天才项目”,面向全球招募80余个核心课题的技术人才,覆盖多模态大模型、机器学习等前沿方向;秋招期间释放1.8万个核心岗位,与阿里、抖音展开人才争夺战。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掌舵战略,推动AI技术全面渗透零售、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旗下京犀、他她它等AI产品已形成用户端与产业端的双重布局。
与阿里、京东的技术驱动路径不同,抖音依托生态优势走出差异化路线。其旗下豆包应用率先推出AI购物功能,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商业化变现能力的AI工具。作为用户规模破亿的现象级产品,豆包已实现文字、语音、音乐、图片、视频的全模态生成能力,购物功能的上线使其从信息检索助手升级为智能消费伙伴,为AI工具的商业化开辟了新路径。
三大巨头的竞争逻辑虽各有侧重——阿里重技术研发与生态搭建,京东强产业赋能与人才储备,抖音擅C端工具与商业变现——但均将AI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支点。从算法迭代到场景落地,从数据积累到商业闭环,AI的竞争力已渗透至行业每个环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率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盈利能力,谁就能在变局中掌握主动权,重塑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