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双11智能眼镜热销背后:AI技术赋能,人机交互新入口崛起

   时间:2025-11-13 15:41:3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潮,这一趋势在近期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天猫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额同比激增2500%,多个品牌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Rokid产品成交额增长超7倍,雷鸟创新同比增长超80%。京东发布的3C数码战报同样显示,智能眼镜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成交额同比飙升346%。这种消费热潮并非偶然,而是延续了今年以来智能眼镜市场的整体升温态势。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这一数据背后,是AI技术与智能眼镜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接入AI大模型后,智能眼镜从单纯的娱乐设备转变为具备实用功能的智能终端,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双11期间,智能眼镜赛道迎来新一轮产品上新潮。阿里旗下夸克于10月24日开启首款AI眼镜S1预售,该产品定位为"随身超级AI助理",内置高德地图、支付宝等生态应用,预售开启后迅速登顶XR设备热卖榜榜首。灵伴科技的Rokid系列新品同样表现亮眼,其支持翻译、识物、提词、导航等多模态AI交互功能。这些产品的热销折射出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从追求娱乐体验转向注重实用功能。

智能眼镜的发展经历了从AR眼镜到AI眼镜的转型。在通用大模型普及前,市场主流产品多为消费级AR眼镜,如XREAL的XReal One系列主打画面表现力,在空间悬停、防抖、清晰度等技术指标上寻求突破;TCL雷鸟Air4 Pro则直接定位为"头戴电视",主打游戏、观影等沉浸式体验。2023年下半年,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的第二代智能眼镜成为转折点,该产品通过接入Llama大模型,功能从基础拍摄、音乐播放扩展至实时对话、AI识物等领域,2024年底销量突破100万副,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国内厂商迅速跟进这一趋势。小米今年6月发布的首款AI眼镜直接对标Ray-Ban meta,搭载小爱同学和商汤"日日新"大模型,发售半小时即售罄。当前新一代AI眼镜的应用场景已拓展至支付、导航、电商等多个维度,双11销售数据表明,围绕AI大模型开发的实用功能正成为驱动销量增长的核心因素。IDC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284.6万台,其中AI眼镜出货量预计220.2万台,同比增长183.2%,增速远超AR眼镜。

资本市场的热情进一步印证了行业前景。股市方面,时空科技、东山精密等AI穿戴设备概念股年内涨幅均超三位数,时空科技因收购存储领域企业嘉合劲威电子,股价年内最大涨幅达656.85%。融资市场同样活跃,2025年以来智能眼镜相关公司已完成超20起融资,雷鸟创新一年内完成四轮融资,XREAL、影目科技融资额分别达2亿元、1.5亿元。雷鸟创新CEO李宏伟透露,公司新一轮融资约8亿元,将用于AI+AR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

技术融合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雷鸟X3 Pro同时具备影像技术和智能交互属性,接入通义AI大模型实现支付、翻译等功能;夸克、百度的智能眼镜均定位AI+AR方向。XREAL与海信视相科技在光学显示、AI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动技术整合。但行业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体验与技术倒挂的问题,消费者反馈显示,部分产品存在夹头、重影、佩戴不适等问题,续航和防水性能也有待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科技企业开始与传统眼镜厂商深度合作。meta以约30亿欧元收购Ray-Ban母公司Essilor Luxottica3%股权,借助其全球眼镜制造经验。国内博士眼镜已与魅族、雷鸟、Rokid、华为等企业合作提供配镜服务,宝岛、宝视达等传统厂商也加入技术革新行列。这种跨界合作有望提升智能眼镜的佩戴舒适度,使其真正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从而推动技术红利向大众市场渗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