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官网最新披露,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以铜质文创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凭借35%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其背后不仅有小米、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加持,更因创始人俞光与雷军的特殊渊源引发市场关注。

与传统金银工艺品企业不同,铜师傅选择铜作为核心材质,既保留了金属的厚重质感,又降低了消费门槛。创始人俞光兄弟的艺术基因成为关键竞争力——哥哥俞光毕业于绍兴工艺美术班,弟弟俞清则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两人早年在卫浴行业积累的供应链经验,为后续转型文创领域奠定了基础。2013年成立的铜师傅,目前已形成铜质文创为主,延伸至塑胶潮玩、银质及黄金文创的产品矩阵。
在IP运营上,铜师傅采取"原创+授权"双轨策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研IP产品新增407款、350款、528款及174款,涵盖"传统文化""神话民俗"等系列。同时,通过与《功夫熊猫》《复仇者联盟》等国际IP合作,推出联名款摆件,实现传统工艺与潮流文化的融合。这种策略直接反映在经营数据上:2022-2024年营收从5.03亿元增至5.71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3.08亿元;毛利率从32.2%提升至35.4%,净利润在2024年反弹至7898.2万元。
作为典型的"线上原生"企业,铜师傅75%以上的收入来自线上渠道,这种模式虽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也面临客单价下滑的挑战——从2022年的958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6元。公司正通过拓展黄金文创等高附加值产品,试图平衡大众市场与高端定位的矛盾。

铜师傅与小米系的结缘颇具戏剧性。创始人俞光公开表示自己是雷军的"忠实粉丝",对小米的"性价比"理念深表认同。2017年A轮融资时,俞光带着铜像样品和PPT见到雷军,当场获得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1.1亿元领投。此后B轮融资中,两家机构继续追加投资,累计达3.1亿元。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小米控股的天津金米持股9.56%,为第三大股东;顺为资本持股13.39%,位列第二;创始人俞光以26.27%的股份保持最大股东地位。
尽管占据细分市场龙头地位,铜师傅仍面临行业天花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铜质文创市场规模仅15.76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22.82亿元,复合增长率7.7%。更严峻的是,铜质产品收入占比长期超过94%,塑胶潮玩等新品类贡献有限。在竞争层面,泡泡玛特、布鲁可等塑胶潮玩企业已占据更广泛客群,卡游、52TOYS等也在冲刺IPO,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成本端压力同样不容忽视。铜价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熟练工人薪酬从2020年起持续上涨,预计2029年将达15.8万元/年。由于铜质工艺品高度依赖手工,人工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为突破瓶颈,铜师傅计划深化IP价值开发:一方面与博物馆、非遗机构合作推出"文物新生"系列,提升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扩大国际IP合作范围,借助流量效应触达新消费群体。
此次转战港交所,铜师傅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公司曾于2022年筹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4年9月终止合作后改道港股。相比A股,港股对文创企业的包容度更高,且拥有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基础。若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IP储备和市场扩张,为突破小众赛道天花板提供资本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