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汽车零部件创新潮:驾驶辅助系统让出行安全与便捷双提升

   时间:2025-11-14 06:57:4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汽车工业的进化史,是一部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的交响曲。当驾驶辅助系统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正以独特的技术路径,在智能驾驶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从激光雷达的精密探测到车载芯片的智能决策,从新能源车的智能跃迁到燃油车的智慧升级,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攻坚战正在打响。

在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用十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行业领跑者的蜕变。2016年,当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商业化落地时,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被一家美国企业垄断,单台设备价格堪比整车。三位来自硅谷的创业者敏锐捕捉到智能汽车市场的万亿级潜力,将激光检测技术与汽车场景深度融合。2017年推出的Pandar40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以"中国智造"的姿态开启激光雷达的普及之路。如今,其第四代自研芯片已将成本压缩至千元级别,全球每三台车载激光雷达就有一台来自禾赛。在嘉定区的智能工厂里,每10秒下线一台激光雷达的自动化产线,见证着中国高端制造的精度与速度。

智能驾驶的"大脑"芯片领域,地平线机器人公司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之路。2015年,当行业聚焦云端AI时,创始人余凯却将目光投向边缘计算。"真正的智能应该存在于每台设备之中。"这个判断驱动着企业深耕车载专用芯片。经过四年技术攻关,2019年"征程2"芯片量产上市,填补了国内车规级智能计算芯片的空白。这款芯片的研发历程堪称"马拉松":从设计流片到车规认证需要30个月,车型导入测试又要24个月。正是这种"耐得寂寞"的定力,让地平线累计获得超400款车型定点,合作品牌覆盖主流车企,智能驾驶系统装机量突破千万套。

在燃油车智能化赛道,卓驭科技正在改写行业规则。这个脱胎于大疆创新的技术团队,将无人机领域的感知决策技术迁移至汽车场景。"燃油车用户同样需要智能驾驶。"首席执行官沈劭劼的坚持,推动团队攻克燃油车工况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题。通过1400多天的参数优化和10万公里的实车测试,其驾驶辅助系统实现油电同智的突破。在安全设计上,系统能通过方向盘接管、连续点刹等六重防护机制应对驾驶员分心状态;在驾驶体验上,云端训练的预判算法让车辆过弯如"老司机"般流畅。目前,该系统已搭载于30余款量产车型,覆盖大众、红旗等品牌。

这场智能驾驶技术革命,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条。激光雷达的精度竞赛推动光学制造升级,车载芯片的算力比拼催生先进封装技术,智能系统的算法优化带动云计算发展。当驾驶辅助系统成为新车标配,中国汽车产业链正以全栈式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球智能出行版图中刻下新的坐标。从零部件突破到系统集成,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定义,中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书写新的产业传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