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5亿光年外黑洞“心跳”被捕捉!中国科学家揭开中等质量黑洞之谜

   时间:2025-11-14 11:06:0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安徽师范大学舒新文教授团队将监测数据呈现在屏幕上时,实验室里突然陷入短暂的寂静——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X射线波动曲线,竟呈现出每0.012赫兹一次的规律性起伏。这个频率与人类心脏跳动频率惊人相似,而它的源头,竟是1.5亿光年外一个正在吞噬恒星的神秘天体。这个发现让整个天文学界为之震动,因为人类首次捕捉到了中等质量黑洞的"心跳"信号。

传统认知中的黑洞家族分为两类:恒星级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3-100倍)和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可达太阳数百万至数十亿倍)。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100-10万倍太阳质量)始终如同幽灵般难以捉摸。此次发现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1.2万倍,恰好填补了这个关键空白。就像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人类进化链中缺失的环节,这个发现让黑洞演化理论有了坚实的观测依据。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X射线数据的周期性特征,不仅确认了黑洞的存在,还精确测量出其自转速度达到光速的三分之一。这个速度相当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数百万倍,意味着这个质量惊人的天体每分钟要旋转数千圈。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周期性信号为测量黑洞质量提供了全新方法,其精度远超传统方法。

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学术范畴。当《自然·天文学》期刊接收这篇论文时,审稿人特别指出:"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更开创了通过时域天文学研究黑洞的新范式。"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听见"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活动,就像通过心电图监测心脏健康一样,通过X射线波动监测黑洞状态。

在实验室的监控画面上,那些跳动的曲线仿佛具有生命。每道波峰都记录着恒星碎片坠入黑洞的瞬间,每道波谷都诉说着宇宙最剧烈的能量转换。研究团队成员回忆,当首次发现规律性波动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欢呼声。"这就像在听宇宙的心跳,"一位研究员感慨道,"而且是我们中国科学家首先听到的。"

这个被吞噬的恒星也引发了科学家的深思。它在宇宙中漂流了数十亿年,最终以如此壮观的方式结束生命。但换个角度看,它的"牺牲"为人类揭开了黑洞演化的关键谜题。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这颗恒星的消亡为人类带来了探索宇宙的新工具。

目前,全球多个天文台已将望远镜对准这个特殊区域。科学家们期待能捕捉到更多细节:黑洞的"心跳"频率是否会随时间变化?它周围是否还存在其他被吞噬的天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隐藏在下一次X射线爆发的数据中。正如舒教授所说:"宇宙从不重复自己,但总在给我们惊喜。这次发现证明,只要保持好奇,最不可思议的发现可能就在下一个数据点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