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近日获悉,北京图强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强宇航”)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启迪之星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天线样机研发、SAR载荷验证以及团队与场地扩充,标志着这家专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的初创企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强宇航成立于2025年3月,聚焦于星载SAR载荷与大型相控阵天线的研发制造,产品覆盖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及无人机遥感等领域。公司创始人杨雯森拥有北京邮电大学本硕学历,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职业履历涵盖航天五院503所及三家商业卫星公司,累计拥有十余年卫星总体与SAR载荷研发经验,并持有十余项相关发明专利。在商业航天领域,他曾主导国内首台星载X频段多通道双极化SAR载荷的研发工作,担任过SAR卫星副总师及星载SAR载荷总师等关键职务。
目前,图强宇航已布局四款核心产品:面向500公里轨道的X频段单极化、全极化及二维大角度扫描SAR载荷,以及面向300公里轨道的X频段单极化SAR载荷。其中,首款面向500公里轨道的X频段单极化SAR载荷正在进行单机研制与验证,该产品分辨率达0.3米,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覆盖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民用场景。全极化版本通过天线端备份设计提升了数据可靠性,二维大角度扫描版本则将方位向扫描角度从常规的±1°扩展至±15°以上,满足国防安全与特殊商业应用需求。
星载SAR载荷作为主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具有穿透云雾、识别伪装目标及探测毫米级形变等优势,但高昂的研发成本与长周期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当前国内市场主要由研究所主导,商业航天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杨雯森指出,行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全流程自研能力:“相控阵天线占SAR载荷成本的85%,若依赖外采,整体成本难以压缩。”图强宇航通过自主掌握从成像仿真到交付测试的全链条技术,将SAR载荷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交付周期缩短至10个月,成为国内首家以极小团队完成全流程研制的商业航天企业。
根据规划,图强宇航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首款SAR载荷的单机研制,同步推进在轨验证与批产产线建设,并启动第二款产品的研发工作。商业化路径方面,公司初期以硬件产品为主,已与多家卫星终端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或拓展至遥感数据服务与卫星星座运营领域。目前,团队正筛选SAR载荷批产产线的落地城市,并筹备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启迪之星创投表示,其长期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图强宇航团队在星载SAR载荷领域具备深厚的工程经验与在轨验证积累,全链条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行业领先,有望在载荷研制这一商业航天关键环节成为标杆企业,为我国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