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场公开交流活动中,知名企业家冯仑就人生感悟、偶像崇拜等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引发广泛关注。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巴菲特宣布卸任及怎样的人生才算完美时,冯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较为完美的人生需具备三要素:无是非、有闲钱、不缺爱。无是非意味着相对自由,一个人若不焦虑、少陷入是非纷争,便能在行事上更从容。要做到这一点,做事需专注、精进且持久,避免盲目涉足过多领域,导致精力分散、资源不足,进而引发是非。有闲钱则代表着财富相对自由,于个人生活而言,能让人有更多机会追逐热爱之事;从企业经营角度,充裕的资金可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毕竟过度依赖借贷、高杠杆运作的企业,在危机面前往往不堪一击。而不缺爱中的“爱”是广义的,涵盖对社会的爱、对家人的爱以及来自他人的关爱。这种爱是一种正向肯定,当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与拥护时,内心会充满自尊与自信;反之,长期缺乏肯定易陷入抑郁与自我怀疑。因此,“爱”与“被爱”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在偶像崇拜的话题上,冯仑表示自己偶像众多,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十四五岁时,全民偶像毛主席成为他的榜样,毛主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理念让他深表赞同,他不仅在思想上追求先进,还模仿毛主席年轻时在大雨中锻炼的方式,将生活过得简单朴素,以磨练意志。同时,大量阅读介绍毛主席的传记与思想书籍,从中汲取力量。高中时期,阅读范围扩大,他对尼克松、基辛格、孔子等人物有了了解,偶像逐渐增多。读《三国》时,他被诸葛亮的智慧深深吸引,诸葛亮去世的情节让他潸然泪下。诸葛亮“淡泊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他反复研读《三国》与《诸葛亮集》。改革开放后,接触新思想的他偶像再次更新,做生意初期,胡雪岩成为他研究的对象。冯仑认为,追星通常有三个阶段,从关注偶像的言行,到了解其一切,再到追随其足迹,他基本处于第二阶段,对每个偶像都深入研究其生平事迹。在他看来,偶像如同路标,在历史长河中为年轻人指引方向,避免迷失。
当被问及当下偶像时,冯仑称如今他崇拜那些“功成而不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自在之人。他观察到,人在不同年龄段追求不同,二十多岁争机会,四五十岁争规模,六十岁到八十岁应追求自在,八十岁后则以子孙为傲。因此,自在之人成为他当下的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