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襄阳五中,高一地理课堂正经历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变革。传统印象中以背诵为主的地理学习,如今被充满创意与实践的特色作业所取代。近日,该校高一地理组策划的“地球的历史漫画版”与“火星基地”两项作业成果在校园内展出,引发广泛关注。
在“地球的历史漫画版”作业中,学生们化身漫画创作者,将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程浓缩成一幅幅生动画面。从显生宙的混沌初开,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壮丽场景,再到恐龙时代的兴衰更迭,每个历史阶段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表达。高一(25)班的陈佳明同学为准确还原寒武纪生物特征,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修改细节。他表示:“这次创作让我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地质年代,其实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地理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了。”
另一项“火星基地”项目则带领学生探索未来。各小组通过PPT演示、视频解说等形式,展示他们设计的火星家园方案。从能源供应系统到氧气循环装置,从防护结构设计到资源利用方案,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学生们的科学思考。高一(9)班祝宇航小组在设计中多次讨论优化,最终呈现的方案既符合科学原理,又充满想象力。组员们说:“看到展板前围满师生,听到大家的肯定,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知识应用的价值。”
这些创意作业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高一(24)班李沛凌同学在参与地球历史漫画创作时,与小组成员反复调整思路,力求作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她说:“这个过程让我们学会用不同视角看待地理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了。”高一(16)班刘霖轲小组在火星基地项目中,从分析火星环境到设计生存系统,每一步都紧密结合地理原理。他们感慨:“当看到师生们在我们的展板前驻足讨论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为确保学生创意既有想象力又具可行性,地理备课组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教师们提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入小组分工模式,并借助AI工具提供技术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作业,转化为充满探索精神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地理素养,更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