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赛力斯:从“边角料”到新能源销冠,是豪赌成功还是借势崛起?

   时间:2025-11-18 01:31: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赛道上,赛力斯从濒临破产到逆袭成销冠的故事,成了近期车圈热议的焦点。这家曾以生产面包车为主的企业,如今凭借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甚至成为今年中国最大的汽车IPO项目,成功登陆港交所。

赛力斯的转型之路堪称“豪赌”。创始人张兴海三次创业,从汽车零部件到面包车,再到新能源领域,每一次转型都踩中时代节点。2016年,当多数车企还在观望时,赛力斯便押注智能电动汽车,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收购造车工厂,甚至定下“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然而,巨额投入并未立即见效,反而因研发周期长、市场接受度低,导致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企业一度濒临破产。

转机出现在2019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始接触,2021年正式合作,开创了整车企业与ICT企业跨界融合的先河。这种合作模式中,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及销售,甚至开放线下门店售车,而赛力斯则让渡部分决策权,换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首款合作车型问界M5试水成功,随后推出的M7、M9等爆款,逐步打开30万、50万级市场,打破BBA的垄断地位。

数据显示,赛力斯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近30亿元,同比增长超80%,领跑新势力;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30万辆,稳坐头把交椅。11月5日,赛力斯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唯一一家A股和港股均上市的车企。这一成绩,让曾嘲讽其“靠抱大腿”的声音逐渐减弱,更多车企开始承认: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时,先活下去、把车卖出去,比争论“灵魂”归属更重要。

赛力斯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超级工厂”占地2700余亩,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两倍,拥有超过1600台智能终端协同运作,车间机器人应用超3000台,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AI智能检测系统可扫描底盘与车身连接的162颗螺栓,确保扭矩误差在0.01毫米内。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问界系列车型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然而,依赖外部合作的风险也如影随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赛力斯对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从58亿元增至420亿元,占比从14.5%升至30.2%。若合作关系变动,可能直接影响企业运营。为此,赛力斯一边深化与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企业的合作,布局动力电池和具身智能领域;一边将港股募资的70%用于研发,其中40%投向核心技术创新,试图构建自主技术壁垒。

从“边角料”到“新贵”,赛力斯的逆袭让车圈看到跨界合作的潜力。如今,大众、奥迪等传统巨头也开始反向与国内科技厂商合作,新能源赛道的竞争逻辑正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共赢”。对赛力斯而言,如何平衡合作与自主,在销量狂飙的同时筑牢技术根基,将是其从“活下来”到“活得好”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