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京东近日以一场极具话题性的营销活动闯入汽车行业视野。其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推出的“埃安UT Super”车型,凭借4.99万元的起售价被冠以“国民好车”称号,试图打破传统汽车消费门槛。而在此之前,同款车型的001号特别版在京东拍卖平台以7819.34万元成交后遭遇买家悔拍,这一戏剧性转折瞬间引爆社交媒体热议,将京东汽车的跨界尝试推向舆论风口。

这场营销活动的节奏堪称互联网范本:从10月14日宣布合作,到22日启动天价拍卖,再到11月5日首台量产车下线,最终于11月9日正式发售,整个周期仅用26天便完成从概念到落地的闭环。其核心策略在于降低用户参与门槛——001号车拍卖仅需100元保证金即可竞价,同时通过收集近30万份用户调研数据,将“10万元内购车需求”“安全性能重视度”等关键洞察融入产品设计,打造出“全民定制”的营销概念。这种轻资产模式中,京东聚焦用户数据分析与渠道运营,广汽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三方分工明确,使京东得以以最小风险切入重资产汽车领域。
然而,高热度营销背后暗藏品牌信任危机。买家悔拍事件引发网友质疑,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是“自导自演的营销剧本”,对品牌信誉造成冲击。更关键的是,实车交付后,产品力与宣传预期存在落差:车型被指与广汽现有产品高度相似,涉嫌“换壳”;宣称的“全民定制”元素在量产版本中难以体现,被吐槽为营销噱头。尽管京东作为销售渠道不直接参与制造,但消费者仍将其视为第一责任方,这种权责不对等局面加剧了舆论风险。其主打的“巧克力换电”技术因全国仅建成500座换电站(距千座目标尚远),实际便利性存疑,被批评为“期货式卖点”。

面对争议,京东汽车需在流量狂欢与品牌建设间寻找平衡点。短期营销可制造话题,但长期发展仍需产品实力支撑。当前,京东需严格把控合作车型质量,确保安全、性能等核心指标符合宣传承诺;同时明确产业链责任边界,建立与制造方的协同售后体系,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线下服务能力亦是关键——尽管京东养车已布局1500家直营门店及4万家合作网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优化服务体验将成为赢得用户信任的重要抓手。
京东的跨界尝试为互联网企业入局汽车行业提供了新范式。其轻资产模式避开传统车企的重投入陷阱,通过数据赋能与渠道整合创造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正探索将汽车业务与零售、物流、金融等现有板块协同,构建“人、车、家”智慧生态,并与萝卜快跑合作开发“移动会客厅”等未来出行场景,试图重塑汽车在消费者生活中的角色。这种跨界融合已成为行业趋势,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均以不同路径切入赛道,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成为竞争关键。
随着“埃安UT Super”正式发售,市场将给出最直接的反馈。京东汽车的跨界之旅才刚刚启程,这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验,或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