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具身智能”成为科技领域备受瞩目的概念,但大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从字面理解,“具身智能”即“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这些实体的“大脑”配备“身体”,使其具备类似人类的感知、学习以及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需要明确的是,具身智能并不等同于人形机器人。
当前,具身智能概念为何会给人留下“人形机器人”的刻板印象?这主要源于资本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厂商的过度营销宣传,导致公众认知出现偏差。实际上,按照定义,传统工业机器人若融合了自主感知与学习能力,同样属于具身智能范畴。以特斯拉规划生产100万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同时,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库卡集团已累计售出50万台工业机器人,且特斯拉也是库卡的重要客户,这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不知疲倦地工作。
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两大发展方向,二者同等重要,虽在部分领域存在交叉,但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2016年,库卡被美的集团收购,十年间其发展轨迹备受关注。
先看美的集团自身的发展情况。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3630.57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扣非净利润371.40亿元,同比增长22.26%。公司非家电业务营收占比超过34%,标志着其从以空调为主的家电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稳步迈进。除通过收购库卡进军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外,美的还收购科陆电子布局新能源(储能)产业,并完成产业链整合,推动海外业务协同发展。在对比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时,研究发现家电业务均已进入存量市场,美的与海尔的业务增长点主要来自出海并购。例如,美的除并购库卡外,还收购东芝,将业务拓展至日本,并借助日本品牌口碑效应,进一步渗透东南亚市场,这是存量市场时代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三季度美的集团毛利率为25.87%,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但净利率为10.64%,同比提升5.5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家电业务虽受市场竞争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但通过压缩费用提升了净利润。其中,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弥补了毛利率下降对净利润的影响。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略有上升,显示出对科技提升和技术进步的重视,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再看库卡机器人的发展状况。美的接手库卡时,库卡销量在四大机器人企业(库卡、发那科、ABB和安川)中位居首位,如今却排名末位。单纯从库卡自身发展看,这场并购似乎并不成功。但从跨国并购的协同发展角度分析,情况并非如此。库卡机器人作为美的集团ToB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库卡中国占库卡集团收入的比例从2024年的22%提升至30%,表明中国本土市场已成为库卡增长的核心动力。库卡份额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失去欧美大量军事国防领域订单;二是其传统销售区域欧洲制造业衰退,整体需求下滑。随着库卡中国销售额占比超过30%,其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中国,这也预示着德国工业的未来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目前,库卡正稳步推进核心部件国产化,通过“蓝橙实验室”实现RV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85%,成本下降35%。在2025年上海工博会上,库卡推出的五大战略级智能体产品,包括KUKA AI Vision视觉系统、iiQWorks工程软件、KUKA CONNECT IOT设备运维系统、小库AI助手和KUKA AMR Fleet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本质上均属于具身智能领域。
在库卡业务重心转向中国的同时,美的集团的其他业务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海外营收达1823.6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总营收比例首次突破50%,标志着公司全球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其中,OBM(自有品牌)收入占ToC海外收入的45%以上,成为海外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分区域看,公司各大区域营收增速稳定,东南亚区域同比增长22%,欧洲区域增长15%,亚太区域增长34%,中东区域增长20%,非洲区域增长33%。美的集团在全球布局了43个制造基地,2025年新增4个投产基地和4个在建基地。公司生产基地选址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埃及、印尼等,以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有效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公司北美产能本土化率已达50%-60%,显著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和成本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