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拓竹与大疆“人才之争”:大疆系创业潮下的碰撞与思考

   时间:2025-11-18 14:09: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深圳硬件创业圈近日因一场公开言论引发广泛关注。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直指其前东家大疆创新在3D打印领域的投资布局,引发关于人才流动与行业竞争的讨论。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中国硬件产业"黄埔军校"现象下的复杂生态。

据陶冶透露,大疆近期投资某3D打印企业时,在协议中设置针对拓竹的特殊条款,引发老同事们的普遍担忧。他坦言,这种做法触动了前老板对人才流失的敏感神经。作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全球霸主,大疆十年前就意识到人才竞争的关键性,其创始人曾明确表示:"不能让竞争对手通过盈利获取人才争夺的资本。"

当前硬件创业领域呈现显著的大疆系特征。拓竹科技的崛起堪称典型案例:创始人陶冶曾任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主导过Mavic Pro等明星产品研发;CTO高修峰曾掌管大疆系统工程部;COO刘怀宇负责过FPV无人机产品线;首席工程师陈子寒则主管云台部门。这家成立仅五年的企业,2024年营收突破60亿元,占据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近三成份额,估值超百亿元。

深圳硬件产业生态中,大疆系创业者已形成独特群体。资本市场对具有大疆背景的创业团队表现出强烈偏好,这种信任源于大疆系创业者展现的共同特质:对技术极致的追求、全球化市场视野以及产品自信。正浩Ecoflow创始人王雷曾是大疆电池研发奠基人,其户外电源产品占据全球高端市场;希迪智驾由李泽湘教授创立,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实现多场景商业化落地;物种起源创始人林源参与过大疆手持云台研发,其智能吹风机远销欧美市场。

人才流动现象在硬件行业尤为突出。多位大疆前员工透露,近年来不少候选人在大疆与拓竹等大疆系企业间面临选择时,即使待遇相当也更倾向后者。这种倾向被认为对大疆管理层构成刺激。陶冶在文中建议,前东家应区分"忠诚"与"服从"的概念,建立更开放的人才交流机制。他指出,当创业者感受到的是挤压而非祝福时,自然关闭沟通渠道。

这场争议背后,是深圳硬件产业独特的创新生态。作为全球硬件创新中心,深圳孕育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创业文化。大疆系企业的集体崛起,既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升级轨迹,也暴露出行业龙头与新生力量间的微妙关系。当这些携带大疆基因的创业者转向新赛道时,他们不仅延续着技术基因,更在重塑全球硬件产业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大疆系企业间的竞争已显现全球化特征。拓竹等企业在3D打印、户外电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海外市场的竞争版图。这种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技术迭代,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效应。有观察人士指出,当大疆系企业集体转向国际市场时,真正的压力可能将转向海外竞争对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