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当下,中国科技企业正以技术创新重塑产业格局。作为国内最早布局AI领域的科技公司之一,百度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I业务收入实现同比超50%的增长,标志着这家坚持技术深耕的企业迎来商业化收获期。

财报核心数据揭示三大增长极:AI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其中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订阅收入激增128%;AI应用板块贡献26亿元营收,覆盖文档处理、云存储、智能体等20余款产品;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28亿元,同比增幅达262%。这种多维度突破,源于百度构建的"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全栈技术体系。其自研的昆仑芯已完成数万卡部署,为文心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撑,而参数量达2.4万亿的文心5.0模型,在多模态理解、智能规划等维度展现行业领先实力。
技术突破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变革。在消费端,百度搜索完成全球最彻底的AI化改造,月活用户达3.82亿,连续三季度领跑行业。其智能搜索不再局限于文字结果,而是通过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形式,结合AI生成内容,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信息获取体验。这种变革吸引625家企业接入搜索API,推动技术接口成为行业基础设施。
办公场景的革新更具代表性。百度文库搭载的GenFlow3.0通用智能体,用户只需输入"制定川渝十日游方案并生成PPT"的指令,系统即可自动完成行程规划、景点介绍、交通安排等全流程工作,最终输出专业级演示文档。这项覆盖文档、网盘、移动端的全场景服务,已吸引超2000万活跃用户,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通用智能体平台。与之配套的Oreate学习办公平台,上线短短数月便聚集120万用户,验证了AI工具对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产业端的渗透更为深入。在电商领域,百度推出的实时互动型数字人技术,通过微表情捕捉、情绪识别等创新,使虚拟主播具备真人般的交互能力。今年双十一期间,使用该技术的直播间数量同比增长119%,带货GMV提升91%,83%的商家采用数字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直播。这项技术已向金融、汽车等30多个行业开放,重新定义了内容生产的经济模型。
制造业的转型更具战略意义。百度智能云"一见视觉大模型"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操作规范,在连锁餐饮行业实现食品安全零误差管理,目前已落地20余个工业场景。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首个商用自我演化智能体"伐谋",该系统在海上风电电缆布局项目中,通过百万次模拟演算,找到比传统方案缩短17%的电缆路径,为工程领域开辟智能决策新范式。发布首日即吸引超千家企业申请测试,覆盖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
自动驾驶领域的突破构成新的增长极。萝卜快跑第三季度完成31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212%,其中全无人驾驶订单每周突破25万单。截至11月,全球累计服务次数超1700万次,稳居全球首位。咨询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666亿美元,中国有望占据最大份额。这项战略业务与AI营销、智能云服务形成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百度的新估值体系。
资本市场已敏锐捕捉到这种转变。近20家投资机构基于AI业务进展上调百度目标价,华泰证券给出826亿美元估值,较当前市值存在显著上升空间。这种认可背后,是百度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超1700亿元的研发坚持。当技术积累跨越临界点,曾经的"烧钱"投入正转化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动能,一个被AI重新定义的科技巨头,正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开启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