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2025年Q3盈利7亿,生态赋能下能否破局前行?

   时间:2025-11-20 07:55: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汽车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这家成立仅四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面对市场质疑与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凭借亮眼的数据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小米集团最新公布的财报,其智能电动车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83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四分之一,毛利率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至25.5%,单季经营收益首次实现转正,达到7亿元。

小米汽车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托于集团构建的完整智能生态闭环。从手机到家居,再到汽车,小米通过生态协同效应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还创造了独特的成本优势。高盛等机构指出,这种“生态整合能力”正是小米区别于其他新能源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汽车业务目前仅占集团总营收的25%,但其带来的生态价值远超这一数字。

在产品策略上,小米汽车采取了“由上至下”的独特路径。先以SU7 Ultra切入高端市场树立品牌形象,随后推出YU7瞄准主流SUV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值得注意的是,YU7的起售价反而比SU7高出3.76万元,这种定价策略既避免了品牌内部竞争,又成功抬升了产品定位基准。两款车型共同推动单车销售均价(ASP)从23.87万元提升至26.01万元,证明小米已初步建立起品牌溢价能力。

财报显示,小米汽车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和单位制造成本降低。SU7 Ultra自3月正式交付以来,有效带动了单车均价上涨。不过,由于该车型从上市热销期进入平销期,对集团营收的贡献有所减少,叠加电池价格折扣减少和运输费用季末集中计提等因素,第三季度毛利率较二季度有所回落。

尽管业绩表现强劲,小米汽车仍面临诸多挑战。较长的交付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绩的快速增长。目前,小米YU7锁单后的预计交付周期为35-38周,SU7的交付周期为28-31周。为缓解这一问题,小米正在不断增加产能,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舆论质疑也是小米亟需突破的困境。此前,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提出诸多质疑,引发广泛关注。11月16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连发三条微博,正面回应相关质疑,试图平息舆论风波。然而,强势增长的业绩并未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截至11月19日收盘,小米集团港股下跌4.81%,报38.82港元/股。自9月25日雷军年度演讲以来,股价累计跌幅已达34.2%,市值蒸发约5500亿港元,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2.11%。

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预计第四季度毛利率整体态势将保持稳定,但2026年可能面临较大挑战。这一表态反映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在业绩增长与舆论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小米汽车能否延续当前势头,并以实际行动回应市场关切,将成为其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站稳脚跟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