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近日因一座特殊的建筑引发广泛关注——一座直径达13米的白色巨型天线装置在校园内拔地而起,成为师生热议的“网红地标”。这座看似普通的“大锅”实则是国内高校首个自主建设的遥感卫星地面站,标志着该校正式跻身拥有完整卫星星座系统的高校行列。
作为“湖科大星座”的核心地面设施,该站承担着卫星测控与数据接收的双重使命。其配备的先进设备可实时捕获在轨卫星传回的原始数据,为地理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提供第一手资料。更引人注目的是,该系统与同步建设的卫星测运控中心、智图超算中心及航天科普中心形成“一站三中心”的协同体系,构建起从数据获取到分析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平台。
支撑这套系统的,是完整的“天地一体”技术架构。在太空领域,2023年底发射的“湖科大一号”卫星已进入常态化观测阶段,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预警与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地面端除13米天线外,测运控中心负责卫星轨道管理,超算中心专注数据智能处理,科普中心则通过互动展览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这种“天上有星、地上有站、云端有算力”的布局,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创。
该平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科研层面。通过整合卫星接收、数据处理、行业应用、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其已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正在测试中的电力扩容系统,更预留了未来扩展至多星组网的技术接口。有师生表示:“过去航天科技遥不可及,现在校园里就能触摸到卫星天线,这种体验非常震撼。"
据技术团队透露,地面站将于2026年初正式投入运行,届时“湖科大星座”系统将完成全面部署。这个集科研创新、产业应用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为区域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更将成为展示中国高校航天实力的新窗口。其建设模式为国内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标志着我国高校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