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一场重要变革,全固态电池正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记者从相关企业获悉,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已正式建成,目前正进入小批量测试生产阶段。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的突破性在于其内部完全摒弃了液态成分,采用全固态物质构建。这种结构不仅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还能让新能源汽车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据技术专家介绍,这种"无液"特性源于生产环节的两大关键创新。
在负极制造工艺上,研发团队实现了重大突破。传统液态电池需要依次完成原浆制备、涂布和滚压三道独立工序,而新开发的干法工艺将这三道工序整合为一道,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工艺革新为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电解质材料的革新是另一个核心突破点。研发团队摒弃了传统的液态电解液,转而采用自主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这种新型材料使电池的耐热性能得到质的提升,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同时显著增强了电池的整体安全性。
企业研发负责人透露,当前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较现有电池提升了近一倍。这意味着配备该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将实现翻倍增长——原本续航500公里的车型,使用新电池后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生产计划,2026年将开展小批量装车测试,2027年至2030年间逐步实现规模化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