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上线仅一周下载量便突破千万的AI应用,正在改写中国AI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这款名为千问的App,凭借公测首周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AI产品之一。其背后,是阿里巴巴十六年深耕AI领域的技术积淀,以及从底层算力到应用生态的完整布局。
千问App的崛起并非偶然。11月19日上线后,该应用仅用两天时间便冲入App Store免费总榜前三,带动阿里巴巴港股盘中涨幅一度逼近6%,并引发港A两市AI概念股集体上攻。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阿里首次将积累多年的AI技术体系向C端用户大规模开放,实现了从技术储备到大众服务的跨越。
支撑千问App的,是阿里构建的全球领先AI基础设施。自2009年成立阿里云以来,这家科技巨头已建成覆盖29个地域、92个可用区的云计算平台,其AI算力一年提升五倍,存储能力增长四倍。今年2月宣布的3800亿元AI基建扩建计划,更为未来十年的技术演进铺就了道路。这些投入形成的灵骏集群,支持超10万卡并行训练,搭配800Gbps高性能网络,构成中国规模最大的AI训练底座。
在算力支撑之上,阿里打造了千问Qwen大模型体系这一技术核心。从2017年达摩院确立AI战略,到2021年推出全球首个十万亿级参数模型M6,再到Qwen3系列实现多模态能力突破,阿里的技术路线始终与国际前沿同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Qwen的开源战略,其300多个版本累计获得全球超6亿次下载,衍生出17万个模型,被开发者誉为"开源模型标杆"。在硅谷,亚马逊、Airbnb等科技巨头均将其作为核心基座,OpenRouter平台市占率一度达12%,英伟达CEO黄仁勋更公开表示其占据开源市场主要份额。
技术突破的直接体现,是Qwen3-Max跻身全球前三的模型性能。该模型在AIME与HMMT数学测试中实现双满分,成为国内首个达成此成就的AI模型。斯坦福大学最新报告指出,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已缩小至0.3%,其中Qwen的贡献位列全球第三。这些数据表明,阿里的AI技术势能已达到临界点,开始从企业服务领域向消费市场溢出。
千问App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会聊天、更能办事"的定位。不同于传统AI应用仅提供对话功能,千问深度整合了阿里生态中的电商、支付、地图、本地生活等高频服务场景。在公测期间,用户已能体验自动生成PPT、论文关键结论提取、装修报价比价、鞋款识别直链购买等实用功能。未来,导航、外卖、差旅预订、文档协作等场景将陆续接入,形成完整的AI办事能力矩阵。
这种技术落地方式,与谷歌通过Gemini整合搜索与安卓生态的策略异曲同工。阿里凭借十六年构建的业务场景优势,正在开辟AI应用的第二阶段——从内容生成转向任务执行的Agent时代。当AI能够跨应用自动执行任务时,不仅将重构碎片化的服务链条,更可能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千问App的出现,恰好为行业提供了观察这一变革的典型样本。
目前,千问App的爆发已引发连锁反应。其母公司阿里巴巴的股价表现,以及带动AI概念股的整体上扬,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技术落地消费端的强烈期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证明了中国科技企业有能力构建从底层算力到应用生态的完整AI体系,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随着更多服务场景的接入,这款AI应用或将重新定义人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