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作为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及光的最小能量单元,正引领一场计算领域的革命。近日,我国量子计算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专注于光量子计算机制造的工厂在广东深圳南山区正式投入运营,并成功生产出首台具备1000个量子比特计算能力的光量子计算机。
这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集研发、制造与测试三大功能于一体,旨在推动光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量产,实现工程化、标准化与规模化的生产目标。其落成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硬件制造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更为全球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光量子计算机的制造过程堪称精密艺术的典范,涉及7大核心制程、223道复杂工序及超过1000个精细工步。其核心技术原理在于精准引导光子有序进入特定计算空间,保持恒定间距并进行高速持续运动,最终通过精密测量实现毫秒级单次计算任务完成,整机每日运算能力可达数万次,展现了量子计算在速度与效率上的巨大潜力。
据业内专家介绍,光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渗透至多个行业领域,催生出数百个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模型训练精度,加速基于量子计算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应用层面的创新与发展,为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随着这座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的建成与投产,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发实力与产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更为全球量子计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