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芯片竞争格局突变:英伟达股价重挫,谷歌TPU获青睐市值逼近4万亿

   时间:2025-11-27 22:34:2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周二早盘,科技股市场经历剧烈震荡,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超7%,市值蒸发近3500亿美元,尽管收盘时跌幅收窄至2.6%,仍创下两个多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持续攀升,早盘涨幅超3%,最终收涨1.6%,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刷新历史纪录。这一鲜明对比背后,是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格局的微妙转变——曾被视为落后的谷歌,正凭借技术突破和市场布局重新占据上风。

引发此次市场波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则行业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正考虑在2027年的数据中心建设中采用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TPU),而非继续依赖英伟达芯片。这一消息迅速发酵,原因在于谷歌近期发布的Gemini 3模型在推理和编码能力上被认为超越了OpenAI的ChatGPT,而该模型正是基于TPU训练完成。市场对这一技术替代信号反应强烈,英伟达的震荡迅速传导至整个科技板块:其关键合作伙伴超微电脑早盘跌超6%,数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一度跌10%,就连竞争对手AMD盘中跌幅也接近9.7%,最终分别收跌2.5%、3.1%和4.2%。

与英伟达的颓势形成对比的是,谷歌生态链企业迎来利好。为谷歌设计TPU的博通股价周一暴涨11%,周二继续收涨1.9%,逼近10月末创下的历史峰值。Alphabet的市值也稳步逼近4万亿美元关口,自10月中旬以来已累计增长近1万亿美元。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第三季度增持49亿美元股份,更反映出华尔街对其人工智能战略的认可。相比之下,OpenAI最大支持者之一软银集团股价跌至两个月低点,凸显市场对谷歌竞争威胁的担忧。

谷歌的逆袭并非偶然。三年前ChatGPT问世时,包括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在内的多方曾断言谷歌在AI竞赛中落后,但如今这一判断已被彻底改写。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尼尔·沙赫指出:“谷歌就像一匹沉睡的黑马,现在已完全觉醒。”其竞争优势源于“全栈式”布局:从现成的数据语料库到持续的利润流,再到自主计算基础设施,谷歌构建了完整的AI生态系统。CEO桑达尔·皮查伊在上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强调:“我们对AI采取了深入、全面的方法,这正在发挥关键作用。”

TPU与英伟达GPU的架构差异,是谷歌技术突围的核心。GPU最初为视频游戏图形渲染设计,通过数千个计算核心并行处理任务,这种特性使其成为AI训练的通用工具。而TPU则专为矩阵乘法等神经网络核心运算优化,通过剥离非必要组件实现更高能效。Seaport分析师杰伊·戈德伯格解释:“谷歌可以移除芯片中与AI无关的部分,这在特定任务中带来显著优势。”尽管英伟达GPU以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著称,但TPU在运行标准化AI工作负载时成本更低,这一特性正吸引越来越多计算需求庞大的企业。

谷歌的芯片战略正从内部使用转向市场扩张。2013年启动研发、2015年首次亮相的TPU,最初仅用于加速搜索引擎和内部效率提升。2018年,谷歌将其纳入云平台,允许外部客户使用与搜索引擎相同的技术。长期以来,谷歌几乎是TPU的唯一用户,但这一局面正在改变。AI初创公司Anthropic去年宣布,将在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交易中采用多达100万个TPU;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尔创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Salesforce和Midjourney等企业也相继成为客户。据行业报道,meta计划在2027年引入TPU的决策,标志着谷歌芯片正式进入全球顶级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

尽管TPU来势汹汹,但完全取代英伟达芯片仍不现实。Gartner分析师高拉夫·古普塔指出,谷歌仍是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因其需要保持技术灵活性以应对客户算法变化。AI初创公司Doubleword首席执行官梅里耶姆·阿里克提到,TPU的主要用户集中在meta、Anthropic等计算成本高昂的企业,且存在生态锁定问题——开发者只能通过谷歌云访问TPU,而英伟达GPU则支持多云部署。这种局限性解释了为何签约TPU的企业仍在持续投资英伟达:Anthropic在与谷歌达成协议数周后,便宣布了与英伟达的重大合作。

市场普遍认为,TPU与GPU将形成互补关系。彭博情报分析师预测,Anthropic的交易可能推动TPU扩展至其他云平台,使其成为AI基础设施组合中的关键组件。Forrester分析师托马斯·赫森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称:“关于谷歌落后的报道显然被夸大了。”随着Gemini 3的发布和TPU的商业化推进,谷歌正以技术实力重塑AI竞争版图,而这场变革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